作者单位:恒丰银行烟台分行
近日来,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移动支付的行列里来,用户只要用手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许多银行的基础业务。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业务也面临着与以往的传统银行卡支付、互联网支付完全不同的支付环境,各种针对移动支付的新型安全威胁逐步展现。直到现在移动金融仍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其原因大部分归结于消费者缺乏支付安全感。
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着实让我对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怀疑。一个朋友喜欢通过手机银行管理自己的个人财产,不久前,他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了一款某国有银行手机网银支付客户端,但在登录使用几天后发现再也无法登录,一再提示密码错误。再次去柜台查询时,发现密码已经被修改。这样血淋淋的实例时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消费者也正在慢慢失去他们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严重缺乏的安全感将会逐步影响移动金融的发展,这也无疑加大了金融市场防控的难度。
目前网络上的各类诈骗短信、形色各异的手机病毒、钓鱼网站的存在,使得移动金融安全防范变得非常困难,不法分子利用不同形式的欺诈短信及软件,侵入消费者的手机,盗取消费者的银行卡私人信息,从而窃取消费者卡内资金。其实相对于老一代的银行卡市场来说,存折在人们印象中能够更为安全的使用,原因是数字完全印制在存折上,而银行卡的安全保障则完全依赖于银行,如果银行卡出了问题,找银行总能解决问题。但目前来说,银行卡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快捷支付渠道链接到第三方支付网站后开展的支付活动,仍然不能完全依赖银行的支付平台进行安全防控。这需要进行安全防控的多方面配合,才能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业务需要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意识,例如下载手机支付APP,消费者应该仔细谨慎的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下载,依据平台提供的安全检测服务,发现软件问题、删除恶意软件,对手机和云端加强安全保护。消费者也要仔细阅读在线支付短信提醒,不要贪图来路不明之财,增强警惕意识。
再次对于银行来说,要强化移动金融的安全环境,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安全监测来实现风险防控,有效保障客户利益。例如对移动金融APP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不断升级弥补漏洞;对移动金融APP进行安全加固服务,重点是防止恶意窃取代码、二次打包、在运行中被植入恶意代码等;最后可以开展对移动金融APP的24小时监控,一旦发生漏洞,或者被盗等情况,及时进行上报。于此同时也可通过与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签订支付协议正确引导客户进行安全支付,给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支付渠道,是有利保障客户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要方式。
一个金融机构可以说,自己的成功率是99.99%,但对于万众挑一的那个受害者来说,就是100%。我们的防控不严势必对消费者消费信心带来严重打击,而消费者一旦失去信心,很多消费就无法发生,移动金融的迁移就无法完成。能让移动金融走进更多百姓家,金融机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实现移动支付业务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就要从现在开始,为今后的业务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安全技术体系。从基础技术和设备、安全数据机密码算法等环节夯实支付安全基础,并通过将安全技术方案升级为产业各方广泛接受的统一技术标准,带动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为银行卡支付在移动互联领域的应用打好坚实的基础。
这里有更多征文:“指尖金融,创e无限 e时代移动金融征文"汇总
更多详情介绍请点击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