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南京银行新街口中心支行小企业金融部
当不断更新的金融IT技术热潮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要求更新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要开始感受它所给你带来的影响了。在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因素的推波助澜下,移动金融粉磨登场了。
一份由浦发银行、中国移动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的《移动金融产业发展趋势与新生代用户研究》提出了移动金融3.0的标准,更是掀起新的一轮关于移动金融的讨论热潮。然而,笔者认为,这份报告中的移动金融3.0更多讨论的是移动支付和设备,仅仅是趟了一趟水,还不够深入,移动金融绝不仅仅局限于移动支付手段的创新。移动金融仍将是从储蓄到投资实现增值的过程,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金融将是更加便利高效的“货币经济学”。移动金融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是其中的风险渗透性却越来越强。范围更加广阔之后,移动金融如何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金融决策,显然,离不开强有力的数据和案例支撑——这一切,大数据已经准备好了!
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和关注,挖掘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在凌乱纷繁的数据背后找到更符合用户兴趣和习惯的产品和服务,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大数据不仅代表海量的信息,也更意味着处理信息的方式更多元,检验的因素更全面。大数据的出现,使移动金融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大数据衍化成一种商业模式,未来将会是移动金融最大的交易商品。
移动金融本身就是大数据
新的经济环境中的赢家将会是最好地理解那些指标影响其大步前进的人。移动金融涵盖了市政、公共交通、银行、商圈企业……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经济运行的态势,并且相互影响,形成金融气候。移动金融过程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决策都将形成数据节点。你经常去的超市、商铺、银行,每次的购买决策都会被保留为特定的数据。这不仅仅是传统的数字,甚至包含你在超市中的行走轨迹,在哪个促销区域停留的时间长度;你在银行等候时通过WIFI 浏览最多的是理财、基金还是保险;你的医保消费记录保持在哪些固定的药品上……通过这些数据整合,商家可以实现为消费者推送最适合的优惠信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邀请用户主动提出需求,比如期限、风险偏好。当具有相似需求的人达到既定规模,那么为此而设定的产品就可以运行了,从而实现共同生产!
更宏观的层面上,移动金融未来可避免(谨慎一点的话,某种程度的减轻)全球贸易失衡,经济金融危机。传统的金融贸易中,更为多见的是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关系中受托方对真实决策者决策的解读往往是有扭曲偏差的(有的时候甚至是故意的,出于利益的考虑),做出的决策往往处于利益最大化而非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代理的层级越多,这种扭曲就越大。扭曲到极致就可能是国际贸易摩擦,贸易制裁与报复,更严重的是金融经济危机。移动金融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对交易的每一步都可以实现直接干预和操作,防止决策扭曲。困惑已久的信息不对称将被彻底解决,充分的信息支撑使得国际贸易趋向于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移动金融是天然的数据库,移动金融交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将使得交易信息,资金流向变得透明清晰。在每个交易过程中,我们从参与者的商品流、资金流中获取信息,做出决策;决策执行产生新的数据,又为其他参与者提供决策所必须的数据支持,这将是一个奇妙的循环!
大数据——移动金融未来之路
众所周知,大数据本身就蕴藏着价值,但是如何将所谓的“有用的”数据与“无用的”数据进行区分,看起来可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大数据的构架下,考量的将是全体的数据,不再是随机抽样。有了数据的支持,随机抽样伴随的精确性问题将不再是问题。随着管理决策越来越受预测性分析和大数据的影响和控制,由直觉做决定的方式将会被彻底改变。
在移动金融领域,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预测乃至控制未来,我们需要更高级的基准模型,但是我们缺少除了对数、正态分布之外的更好的一般规律。当今的移动金融环境和大量分散的数据、信息和交易记录做斗争。人们雄心勃勃地尝试用自然科学中的经典工具来描述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但是总是担心模型的风险。笔者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营运过程——由此产生的人的期望和策略是暂时的,不像物理学家那样有永恒的上帝。因此,金融模型从来不能提供像物理学家中8位精度那样的预测。
大数据除了公布工商业的社会资本分布在什么行业,分布在什么地区,还可以清晰的看到社会资本是怎么流动的。丰富的大数据资产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给予移动金融的美好馈赠。在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模式不断创新颠覆的今天,大数据正在形成一座丰富的油田,不再仅仅局限在媒体与厂商间的讨论。
移动金融行业在大数据浪潮中,要以大数据建设为契机,通过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能力的提高来不断提升企业智商,挖掘潜在的商业价值,从而在大数据时代拔得头筹。事实上,如何把大数据带来的大商机抓住,是移动金融不能停止思考的问题,也必将是移动金融的未来之路。
新大陆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
安全是大数据时代尖锐的问题,大数据似乎让隐私无处安放。“斯诺登”事件让美国的“棱镜”项目浮出水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分析海量通讯数据获取大数据的案例。尽管我们有不断进步的数据挖掘技术,很明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隐私将仍是重要的考量。搜集数据的渠道和手段的合法性将会在移动金融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绕不过的关卡。任何想垄断大数据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现实的,更不能是借此侵犯用户隐私权的借口。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的精明决策,可是我们作为人的尊严与自由意志被挑战了。
移动金融对于的大数据的需求未来将呈现指数级的扩展。目前来看,我国的许多数据平台还未完全放开,大多数的数据公司还只是名义上的数据库公司。移动金融涵盖的范围跨度之大,对于以怎样的标准去兼容、进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尚未有明确的思路线索。看起来移动金融需要一个标准,但是过早的制定标准势必将影响到移动金融的大数据之路。
尾声:大数据时代的移动金融应当具有数据财富的意识。移动金融激发了大数据的收集能力,大数据则为移动金融针对数据作出决策提供了思路。脱离了移动金融,大数据的价值将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对于移动金融来说,掌握并利用好大数据将是通往新大陆的关键。
这里有更多征文:“指尖金融,创e无限 e时代移动金融征文"汇总
更多详情介绍请点击活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