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和百度在前年末就申请设立的直销银行公司——百信银行,终于在上周四获批。审批全程历时14个月,监管对于商业银行业务板块分拆专营的审慎态度可见一斑。
百信银行的落地,意味着直销银行领先于资管、理财、私行,成为继信用卡之后较快被允许以子公司形式专营的业务板块。当然,百信银行目前有“披着直销银行外衣,行网络银行之实”的嫌疑,但巨头的入局,仍然搅起了浓烈的硝烟。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舆论对直销银行不乏悲观论调,高唱“直销银行概念式微”,称自去年下半年起,直销银行成立增速不及前两年。不过,至少有三位银行网络金融部人士反驳称,这样的说法对于国内已经正式上线运营的60多家直销银行来说,“不够客观公允”,因为这是一个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经的、结构性的阶段。
开户数刚在去年末突破300万户、管理客户资产达200多亿的江苏银行直销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该行对于直销银行板块尤其看重,在各项业务中,仅将其排在该行主打的小企业业务之后,总行在资源与人力上予以极大倾斜。持同样看法的还有堪称国内直销银行鼻祖的民生银行。现在,让我们进一步回归到60家直销银行承载的业务本身,看看这三年直销银行被商业银行赋予了什么。
直销银行刚入局的2014~2015年,20多家直销银行的业务主要停留在存款和标准化理财产品申购,账户资金只能在绑定的同户名银行账户间封闭运转;2015~2016年,40多家直销银行在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及定活存款产品上,添加了针对存量客户额贷款(通常为代发工资客户的薪资贷)、转账、民生缴费、贵金属、供应链资产申购;2016年至今,60多家直销银行的功能继续扩容,不少推出了保险及信用卡业务,有的还放开了信贷产品的申请门槛,针对非持卡客户推出线上消费信贷。这说明直销银行已不仅是银行对存量客户的再耕耘平台,而是冲在最前端获客、脱离了传统线下网点入口的客户资产经营平台。
所以,现在来说直销银行式微,显然站不住脚。退一万步来说,即使“直销银行”这一概念又被新的概念所取代,但银行对于脱离母体的、与传统获客渠道相割裂的、完全依托于网络的资产管理载体的探索,也绝不会停止。
只是,随着百信银行这种可以承载更多业务的法人化专营平台越来越多地入局,已有的直销银行们要继续伤脑筋突围了。已有直销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该行已经在探讨上线智能投顾了。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