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将有序扩容

    崔启斌 程维妙 来源:北京商报 2017-01-10 09:26:29 不良资产 证券化 银行动态
    崔启斌 程维妙     来源:北京商报     2017-01-10 09:26:29

    核心提示在去年首批6家试点银行陆续开展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工作后,试点扩容之势渐显。

      在去年首批6家试点银行陆续开展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工作后,试点扩容之势渐显。1月9日,中债登发布《2016年资产证券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2017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出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不良资产池规模等建议,但《报告》也强调,试点扩容应该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

      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令银行不良压力加大,坏账处置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元。2016年3月,时隔八年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应运重启,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招行6家银行被确定为参与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点机构。截至2016年末,6家银行已陆续试水,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规模总计近百亿元。

      《报告》建议,继续有序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机构,逐步放宽对银行属性和规模方面的限制,鼓励和引导其他银行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尝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扩容肯定是一个趋势,首批试点的目的就是要总结现有的经验,然后进行推广。事实上,在2016年10月,市场就曾传出消息,国家开发银行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申请正在审理阶段,这也意味着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酝酿试点扩容。

      但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也指出,扩容需有序进行。除了提到“有序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外,《报告》在建议扩大不良资产池规模时,也明确“为确保入池资产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发行主体应选择具有良好基本面和发展前景、在特定经济周期发生不良贷款的贷款企业;同时,资产池的基础资产笔数要多,行业与区域应具有一定分散性,并且要加强跟踪信息披露”。

      这些规则都是在防范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潜在风险。因为本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自重启之前,市场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银行把坏账以此方式打包卖出去了,会不会将风险转移给市场其他主体。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公开回应,不良资产证券化会做好风险防范。

      不过,打消了风险把控的担忧,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扩容还有更多需要理性思考的方面。曾刚指出,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已显示出了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银行处理坏账的主要手段仍是核销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批量处置,不良资产证券化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

      在首批的试点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曾刚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因为不良资产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相比,多了一道核销程序,不良是要先减值再出表,核销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怎么去衔接;同时,不良资产证券化也有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就是因为税收方面的原因,成本比较高;另外,当前监管上限制得比较严,比如在挑选资产方面,导致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会相对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曾刚建议,如果进一步推广不良资产证券化,一方面要扩大试点的范围,另一方面要让银行更多地参与其中,如果可以在制度建设上降低成本、监管给银行更大的自主权等,可能对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好处。他也强调,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还是要明确定位,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一种补充手段来使用,不能过度扩张,避免出现风险的转嫁等问题。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