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又到了诈骗分子最为猖狂的时刻。记者从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了解到,该行通过强化与当地公安机关、通信运营商、媒体的沟通协作及员工风险提示工作,构建了内外互动、上下联动、各方合力的电信诈骗防控体系,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自2014以来成功堵截各类电信网络诈骗365起,为客户避免资金损失866万元,成功堵截假承兑汇票、假存单、假身份证开户和假现金支票等外部风险案(事)件共43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嫌疑人4名。
三问两看一核对,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针对当前电信诈骗高发态势,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将防电信诈骗列为日常重点工作,通过普及金融安全知识、下发风险提示、规范操作行为等方法,提高临柜人员、大堂经理和执勤保安的防范意识和堵截技巧。针对临柜人员,该行从办理汇款业务操作流程入手,通过案件倒查分析总结出电信、网络诈骗特征、规律、表现手法,归纳出“三问、两看、一核对”的柜面防范机制,并将其作为防范电信诈骗的制度化要求,确保临柜人员提示流程执行到位,减少乃至杜绝客户资金从柜面被骗转出的案例发生。所谓“三问”是指问客户转/汇出资金用途、收款人情况、接收账户信息;“二看”是指看办理业务的客户神色是否慌张,以及举止是否反常、是否不断接打电话;“一核对”是指核对办理业务的客户所提供信息是否合理。
此外,该行还安排大堂经理、执勤保安在营业厅及自助银行内加强巡视,重点关注中老年等易受骗人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劝阻,提醒客户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向别人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银行卡、取款密码等信息,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上钓鱼网站等。
执行实名制管理,强化开户环节管控
据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网络通讯诈骗案件中,利用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转账逐步成为主要手段,特别是针对新开网银、手机银行用户,因不熟悉操作以及网银、手机银行特点,被骗数额巨大,给群众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为此,该行着重加强开户环节风险管控,严格执行实名开户、身份证联网核查等规章制度,从源头杜绝风险问题的发生,并加大电子银行交易监控力度,堵塞操作风险漏洞,确保电子银行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定期开展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或风险隐患,及时分析原因,提出管理建议,下发风险提示,提高业务开展的合规性。
入驻反诈骗中心,形成打击诈骗合力
为最大限度地保卫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2015年12月21日苏州市专门成立了江苏省首家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由公安、银行、通信运营商等部门派驻专人,下设受理、处置、金融、通信等7个组,通过银行与110报警中心、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无间隙联动,全力破解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封堵诈骗信息难,查询、冻结涉案资金慢,犯罪团伙信息难以及时掌控等难题。
“长期以来,我行始终把防范和打击外部侵害案件,作为践行社会责任和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按照苏州政府统一部署,在警银快速对接工作机制内,专门抽调3名专员携系统入驻苏州市反诈骗中心,与警方人员配合组成接警止付组,负责审核各地通过侦办平台上报案件的止付、冻结、查询请求,及时为受害者挽回损失。截至2016年底,该行入驻反欺诈中心工作人员已经查询嫌疑账户累计1730户,冻结账户累计49户,为客户挽回资金损失92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客户的利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表彰和感谢中行在苏州市反诈骗中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苏州反诈骗中心还特地向该行送去了“警银齐联手,共筑反诈墙”的锦旗和感谢函。
推动宣传常态化,提高市民防骗能力
为从源头遏制新型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全面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以各个网点、当地媒体、外部活动为宣传阵地,通过营业网点门楣LED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警方提示立牌、分发宣传物料、发送短信提示、自助设备弹屏、现场咨询、培训讲座等方式,并在当地主要报刊、该行官方微信平台开辟专栏,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为广大市民编织全方位的防诈骗知识网络。
此外,该行还经常组织业务骨干到街道、社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咨询活动,印制、发放防骗宣传单和防范手册,为社会公众讲解和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种类及防范知识。据统计,2016年该行192个网点参与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累计活动次数138次、参与员工数550名、受众客户量1.885万名、活动分发宣传品4万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