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四大行先后牵手“BATJ” 金融科技或重塑银行竞争格局

    陈周琴 来源:信息时报 2017-06-28 08:44:16 银行 金融科技 银行动态
    陈周琴     来源:信息时报     2017-06-28 08:44:16

    核心提示随着传统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其与互联网巨头的深入融合或将重新塑造同业竞争的格局,尤其是零售业务和消费信贷的竞争将更多转战“线上”。

      继京东金融与多家商业银行结盟之后,近期商业银行拥抱互联网巨头的态势愈发积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宣布与“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达成战略协议,共同在金融科技、零售、消费、信贷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业内认为,随着传统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其与互联网巨头的深入融合或将重新塑造同业竞争的格局,尤其是零售业务和消费信贷的竞争将更多转战“线上”。

      移动支付从竞争走向融合

      自BATJ开始着手金融业务以来,业务种类和规模成长迅速,与传统商业银行也逐渐形成竞争格局。早在2015年,京东金融从“白条”业务打开了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口子,而后也在越来也多的业务领域结盟商业银行。

      今年1月4日,京东金融与12家商业银行合作发行联名卡,并与银联在支付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双方欲重塑二维码支付市场格局。随后在6月初,银联协40多商业银行正式上线二维码支付产品,并推出大量二维码支付“立减”优惠揽客。

      在此之后,京东金融与各家银行的合作更加频繁而密切。5月8日,微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计划出资28亿元与某金融公司组建新独立法人直销银行。业内一致认为该金融公司系京东金融;6月16日,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达成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领域基本覆盖京东金融现有全部业务条线。

      除了京东金融之外,其他商业银行与BAT的合作也在近期陆续落地。今年3月,建行对外宣布已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6月20日,农业银行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22日,中行宣布与腾讯合作“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而后华夏银行也与腾讯签署了合作协议。

      银行欲重塑互联网商业生态

      “为了顺应潮流和客户习惯,商业银行也逐渐在主动拥抱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广州农商银行战略研究中心朱民武表示,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主动拥抱有电商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方面是为以更低的成本获客,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重塑银行的互联网商业生态。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商业银行海量的低成本零售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形成挤压。例如,在“余额宝”成立早期,凭借其高收益、低门槛和便捷的进出通道获得了飞速发展,导致大量银行存款搬家,造成商业银行负债端的脱媒。

      其次,第三方支付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沦为支付产业链条的末端,商业银行不能掌握客户交易数据,地位日益边缘化。

      “因此,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新金融业态的冲击,商业银行都在努力尝试构建自己的互联网商业生态,以期提升客户粘性和获得更多的客户支付交易数据,同时希望将潜在客户转化为银行客户、支付客户,甚至是账户客户。”朱民武表示。

      除此之外,相比传统商业银行,来自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客群往往具有“更年轻、更有成长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合作改善自身客群结构,也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目的。

      此前,工行与具备电商背景的乐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时,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副总裁沈卫裕也曾表示,目前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结构,“从目前工行8000万的客户结构看,平均年龄是39岁,而现在互联网客户群一般是29岁,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将把更年轻的互联网客群定为目标,预计未来互联网客户占比要在49%以上”。

      移动支付或面临更激烈竞争

      “从目前来判断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为时过早。”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在与银联达成支付领域的深度合作时就曾表示,用户需求在变、技术也在变,市场格局也会随之而变,新的科技对支付行业的影响,也许是当下所有人都难以想象到的。

      据了解,虽然目前移动支付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均被支付宝、微信所占据,但各路巨头从未停止对该市场份额的争夺。这边厢,银联正在重复支付宝和微信当初“烧补贴抢市场”的老路;那边厢,多家股份制银行也正在低调研发并推广“聚合支付”,商户在使用聚合支付之后,无需再将各种二维码分类,只需要张贴一个二维码即可兼容所有扫码支付渠道。

      此前,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也坦言,与中国银联合作是因为双方都看到了支付的未来和前景,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连接着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相信在技术创新跟开放的心态下,支付市场一定会发生新的变局”。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