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投贷联动”试点政策于2016年4月出台后(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银行股权投资子公司的审批至今仍未落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银行人士处了解,投资子公司的审批近期将有相关的进展。
由于息差收窄,很多银行为了拓宽盈利渠道,都已在此之前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了投贷联动的相关业务。但根据相关规定,商业银行不能直接在境内进行股权投资,此前的尝试主要是通过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的合作,或者通过设在境外的投资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去年试点政策出台后,各家试点银行就开始筹建自己的子公司。
部分坏账容忍度提高
《指导意见》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信贷投放”与本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架构上设立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第一批明确了5个试点地区和10家试点银行,其中汉口银行属“可在设有机构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试点”的情形。
对银行来说,这项对科创企业倾斜支持的政策,最大的问题在于风险防控。
“我们测算下来,通过政府补贴、相较传统信贷更高的拨备比、投资部分的收益补偿以及与保险公司合作这几种风险补偿措施,对投贷联动的科创企业贷款,部分坏账容忍度可以到5%,风险不会比传统信贷更高。”汉口银行董事长陈新民近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去年试点政策公布后,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试点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意见》及其实施细则,设立专项用于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相关的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汉口银行介绍,这笔资金为100亿元,计划对银行投贷联动的科创企业的贷款部分的损失予以补偿。“政府补偿是有天花板限制额的,坏账率在1%以上到7%以下的部分进行补偿,太低或者太高都不会补。” 陈新民介绍。
除了政府方面的补偿,属于投贷联动的贷款部分,在拨备比、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担比例等方面,也都与传统信贷不同,“我们对这些科创企业的贷款的拨备比要更高一些,将来具体执行的时候账目是要完全分开的。”陈新民介绍。
另外,汉口银行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在投贷联动中,也与相关的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保证保险产品,在风险分担上,保险公司承担50%、政府承担30%、银行承担20%,相较于行内其他信贷的保证保险产品,这一比例中银行承担的风险更低。
投贷联动前期探索已完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投贷联动试点银行的前期业务探索工作已基本完成,政策一旦落地,即可全面开展业务。而目前在试点银行的股权投资子公司尚未获批的情况下,很多银行通过“代持”的手段绕道进行股权投资。
汉口银行科技创新投资公司筹备组负责人汪辛表示,代持是有风险的,首先在法律上“代持”很容易变成“真持”;其次,如果股权没有价值的话,很容易演变成债,因为机构会要求回购,这对银行来说风险和收益显然是不匹配的。
据汪辛介绍,汉口银行在子公司获批之前的做法是锁定估值补差价。具体而言,比如在给一个项目做选择权贷款时,首先按照投资公司的投资模型,假设估值1亿,就贷款1000万获取10%的认股权,并匹配其他相关资源,等到公司估值发生变化,银行的资金就在IPO之前存量兑现、打折退出。“这就是我们试点的机制,通过资本收益弥补信贷风险。”
汉口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创投子公司筹备组在针对试点区域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调研基础上,拟将光电子、光通信以及医疗行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并初步确定了22家企业为备选投资企业,与14家企业签订了认股选择权协议。
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看,汉口银行目前整体的不良率在2.3%,科技金融板块在上述几个风险补偿措施下,5%以内都可以覆盖;投资收益方面,由于刚起步,目前只有1单实现了收益,3000万两年内回报500-600万,收益率为20%-30%,相比贷款收益很可观。“现在看来,这个模式是可以长期持续下去的。”
陈新民表示,综合下来,投贷联动不会比传统信贷风险更高,投资会平滑贷款的敏感性,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商业银行天然的客户资源优势、数量优势,是一般投资公司不具备的。“现在金融业都在讲去杠杆,只做贷款很难去杠杆,投资才能去杠杆。”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