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叶建清拟任温州银行董事长 温州频繁选聘金融人才

    包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3-02 09:08:44 温州银行 董事长 银行动态
    包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3-02 09:08:44

    核心提示记者近日从多个信息源处独家获悉,浙商银行副行长叶建清即将赴任温州银行董事长一职。

    叶建清拟任温州银行董事长 温州频繁选聘金融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多个信息源处独家获悉,浙商银行副行长叶建清即将赴任温州银行董事长一职。

      浙商银行年报显示,叶建清,浙商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1963年3月出生,研究生,高级经济师,2004年1月加入浙商银行。

      加入浙商银行之前,叶建清历任浙江银行学校(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财务科副科长,浙江银行学校实验城市信用社主任,浙江银行学校实验银行总经理,中信实业银行杭州分行计划信贷部副经理、经理、行长助理兼天水支行行长、党委委员、副行长、纪委书记。

      加入浙商银行之后,叶建清任职过行长助理兼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行长助理兼风险管理部(合规部)总经理、副行长兼风险管理部(合规部)总经理、副行长。

      浙商银行2017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浙商银行总资产为1.489万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90.9亿元。

      温州银行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温州银行总资产为2013亿元,净利润总额为10.2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5%。贷款发放96.63%均在浙江地区,3.37%在上海地区。经营理念为“助力小微,支持温商,服务三农”。

      截至2016年末,温州银行的国有法人股占比为26.82%。其中,排名第一的单一大股东为民营法人性质的上市公司新湖中宝,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法人股之外,温州银行还有1821户自然人股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叶建清的任命还在走程序。

      据温州市委2017年12月15日发布的《关于市场化选聘温州银行正职领导人选公告》,温州决定面向社会市场化选聘温州银行的正职领导人选,包含温州银行董事长、温州银行行长和温州银行监事长。选聘程序分为资格审查、职业面谈、协商薪酬等事项,并确定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最终进行聘用签约。

      根据考察情况,温州市委研究聘任提名人选,并以文件形式提名给市政府,由市政府发函温州银行董事会,温州银行董事会按相关程序办理聘任手续、签订《聘用合用书》和《年度考核目标责任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上述三个职务的聘期均为三年,基本年薪80万-150万,并提供与业绩挂钩的绩效奖励,同时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而浙商银行2016年的年报显示,叶建清在2016年获得的税前报酬为485.59万元,仅次于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的524.48万元,在高管薪酬中排名第二。

      温州当地一位国有大行的支行行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温州银行的背后是温州市政府,所以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很大。

      作为一家区域小城商行,因为地处温州而更为引人关注。2008年以来,温州深受压力影响,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温州的金融危机更多是由实体经济倒逼民间金融诱发的风险。

      事实上,这并非温州银行和温州第一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金融人才。

      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2年4月,温州对外发出“英雄帖”,面向全国竞争性选聘108名金融人才。此次公开选聘的金融人才,根据岗位性质不同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市级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9名;第二类是市属国有企业中级金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3名;第三类是包括鹿城等9个县(市、区)金融办副主任岗位在内的县(市、区)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17名;第四类是省属或在区域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69名。

      温州银行也是当时公选高级金融人才中的招聘大户之一,经营班子7位中有3位是此轮外来引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温州银行当时公选的三名高级金融人才分别为唐岫立、欧阳韶辉和张劲松。目前,官网信息显示这三人中只有张劲松仍然在职,任副行长。

      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温州银监分局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温州不良贷款余额166.53亿元,比年初减少50.7亿元;不良率1.92%,比年初下降0.77个百分点。2011年9月份以来,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迅猛攀升。但经过五年多风险企业的处置,“见顶回落”趋势已经形成,各类现行指标持续向好,主要业务出现恢复性增长。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