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人民的名义》、《那年花开月正圆》、《鸡毛飞上天》等一系列影视剧的热播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而这些现象级影视剧背后都有杭州银行的身影。杭州银行副行长丁锋认为,文创产业对金融机构来讲,不是一个熟悉领域,银行要塑造文创金融核心竞争力,必须努力成为文化“圈内人”。
在丁锋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与厌恶风险的银行,天生是相悖的。”他解释说,“影视企业大多采用‘人脑+电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缺少银行传统做法中所注重的第二还款来源;另外,项目产出也很难像其他产业那样,能够较精准地与投入相挂钩,最终收益的预估较为困难。”
丁锋表示,“我们刚开始做科技文创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是新手。面对文创产业‘轻资产、难评估、快速迭代’的难题,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努力成为文化‘圈内人’。”而不断的努力也获得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杭州银行已向907家文创客户授信89.36亿元,表内外贷款余额突破46.28亿。
面对轻资产问题 银行需回归信贷本质
文创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商业模式上存在非常大的产业,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在价值评估、权利归属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丁锋表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让银行回归信贷本质。在充分认证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后,重新定义核心资产,认可数字内容等无形资产是文创企业的核心资产,重点研究开发了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方式,以解决文创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
他表示,“判断第一还款来源,是我行科技文创金融客户经理区别于传统银行的重要工作内容。充分认证第一还款来源的可靠性,我们就可以重新定义核心资产。毕竟文创企业的核心资产跟传统产业是不一样的,它很可能是数字内容、版权等无形资产,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能力做核心资产的精准认定,以及还款来源的穿透。”
丁锋强调,在风险识别上,注重主体信用,文创企业现金流很难估计,绝不能只看资产信用,应该更多看企业的主体信用。在核心资产穿透、主体信用判断的基础上,杭州银行针对文创业务制定了五项单独管理举措:实行单独的客户准入机制、单独的授信审批机制、单独的风险容忍政策、单独的考核激励政策和单独的业务协同政策。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末杭州银行科技文创金融不良贷款率为0.47%。
细分科技文创领域 积极探索多层级融资模式
与此同时,杭州银行积极探索无形资产风险池贷款、投贷联动、选择权贷款、影视夹层基金等多层次的融资模式,解决股权债权两条腿走路问题。
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精科表示,“股权投资是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环。针对重点项目,我们都有完整的一个营销客户经理+一个产品经理+一个风控经理的架构。”未来,杭州银行还继续新的资金支持模式,打造股债共生的文创金融的生态环境。
丁锋透露,“针对科技文创的债权市场,已经很完善了,我们现在想推动股权市场。搭建一个生态圈,加上政府、券商、专业投资机构;还想做数据库,把优秀的文创客户网罗进来;同时做好客户管理,搭建投融资点对点的平台。”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