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城商行中报分化:宁波行规模领跑 杭州江阴跌破市净率

    杨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7-20 09:44:55 城商行 中报 银行动态
    杨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7-20 09:44:55

    核心提示业绩预告的推进似乎难以挽救城商行持续下跌的股价。

    城商行中报分化:宁波行规模领跑 杭州江阴跌破市净率

      业绩预告的推进似乎难以挽救城商行持续下跌的股价。

      截至7月19日,19家银行跌破市净率,占A股上市银行的比例高达73.08%,其中不少城商行已经披露了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大多数企业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增长,但与其他医药、钢铁等行业企业估值修复不同的是,城商行的二级市场行情并没有随着业绩增长而好转,反而“破净股”层出不穷。

      “目前很多银行股‘破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在去杠杆过程中,很多银行杠杆率下降,LE下降,导致估值比较低;第二去杠杆导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暴露,投资者对银行不良贷款也存在担忧;第三是在流动性收紧的过程中,整个股市的估值也会受到影响,对于银行股的估值会有挤压。”7月19日,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

      四城商行行情分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四家城商行公布了业绩预告。其中仅江阴银行一家业绩表现不确定,其预计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3.35亿元-3.88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5%至10%。

      今年以来,江阴银行的二级市场股价也出现了跌跌不休的态势,仅7月份截至7月19日股价就跌去了4.45%,市净率更是跌破至0.97倍。

      另外三家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和张家港行都实现了一定的业绩增长,但三者的股价走势却各自分化,七月份以来截至7月19日,股价变动幅度分别为-0.23%、1.02%、-7.7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业绩增速在资产规模和业绩规模相对较大的宁波银行更受二级市场关注,而杭州银行和张家港行保持了业绩稳定增长,但由于总规模较小,股价表现并不出彩。

      “在现在的新监管格局之下,像去杠杆、资管新规、非标监管等,暴露了很多潜在的信用风险,让市场对于银行股的预期很悲观。不过具体道不同的银行,由于他的业务结构、风控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抗风险能力也不一样。我们一般认为大型银行整体上要比中小型银行抗风险能力强,而在中小型银行中,也存在一定的分化。”7月19日,一名中型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宁波银行业绩惊艳

      具体来看,7月6日披露业绩快报的杭州银行率先跌破市净率,其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15亿元,同比增幅为19.12%,不良贷款率为1.56%,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但七月以来,截至7月19日,公司股价却下跌了0.23%,市净率也低至0.74。

      中泰证券戴志峰在其研报中指出了杭州银行的不足,其认为,杭州银行盈利高增,营收、净利润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存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但也存在不足,即资本充足率环比略有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杭州银行上半年资本充足率为13.53%,较上年末下降0.77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宁波银行和张家港行守住了“红线”,市净率在一众银行股中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35和1.17,但张家港行由于上市时间较晚,享受到了次新股的估值红利。

      2017年1月上市的张家港行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3.35亿元-3.88亿元,同比增长5%-10%。但在守住市净率的同时,公司7月以来的股价却下跌了7.72%。

      对于部分城商行市净率表现较好的情况,倪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一些次新城商行股,流通盘比较小,估值和定价有一些不确定性,比一些大型银行的估值表现稍好一些,但如果论业绩的规模和持续性,大型银行可能优势更明显。”

      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四家城商行中,宁波银行表现最为惊艳,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52.42亿元-57.19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0%-20%。值得注意的是,宁波银行还是唯一一家七月以来股价上涨了的城商行,截至7月19日,公司7月份股价累计上涨1.02%。

      “金融严监管下,宁波银行的个体差异化在上市城商行中越发凸显。当期视角下,宁波银行总量与结构更优、市场化程度更高;长期视角下,宁波银行的核心存贷业务盈利性好、扎实的风控能力和高水平的拨备共同驱动了其资本的内生能力。”倪军在其研报中指出。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