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政治局会议: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结合起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01 10:26:38 去杠杆 基调 政策速递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01 10:26:38

    核心提示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下半年要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繁重。

      会议强调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是因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需要采取适应性的政策,稳定局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会议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提出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求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味着,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财政将唱主角,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满足需求,但货币供给总闸门要把好,不能乱放水。

      财政在扩大内需上的着力点应该是“补短板”,也就是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以及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认为,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一方面,要扩大中央财政投入,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建设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或国家战略性的工程;另一方面,因为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因,东部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基础设施互通互联还存在短板,有较强市场需求。补短板应该是补“短缺”,而不能一哄而上将没有市场需求的项目也作为短板搞建设。

      财政政策在降成本方面发挥空间更大,应该继续执行减税降费工作,真正为企业减负。现在企业没有减税的获得感,中央财政税收增幅也较大。这种怪圈应该打破。包括公路运输各种收费,燃油中税收成本过高,等等,都有减负潜力。当然,税收政策在鼓励企业创新和研发等调结构方面也正在发力。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较大空间,但不应该作为全国性工作,应该鼓励那些有产业发展基础、有人口优势的农村地区率先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子,防止全国一哄而上。也不应该轻易鼓励农民创业,因为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过低。应该吸引社会资本与城市人才流向农村,这需要土地改革作为基础。

      此次会议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坚持防风险、去杠杆的基调不变,也回应了市场上关于停止去杠杆、货币宽松放水的预期。会议强调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要求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但是,也提到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也就是去杠杆工作不能影响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避免出现信用紧缩导致该去的杠杆没有去掉,实体经济反而受伤严重的情况发生。

      因此,会议要求去杠杆工作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这一任务非常艰难,因为目前过高的杠杆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一旦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降低债务率,就会影响到投资的持续性,进而影响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 也就是说,大量寄生于地方政府投资的民营企业必然会受到需求萎缩的影响,他们的命运应该交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用金融政策扶持。

      会议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有了新说法,就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是因为房地产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中最核心的障碍,中国主要的金融风险聚集于房地产业,阻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地产业,因此,必须下决心解决。

      但是,在目前扩大财政支出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阶段,优先要解决的是防止资金再次大规模流入楼市。会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有别于此前“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说法,意味着决策层已经认识到楼价面临的整体风险,以及坚决打击目前趁机炒作地产的企图。不过,由于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还比较迟滞,应该加快进程疏导,而不能继续用各种手段压制。

      会议也宣示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一方面,尽快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继续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见效的重大改革举措,意味着开放事业不会停步,而是会继续加大力度。这也是稳外资与外贸的战略性举措,中国当前经济平稳发展,中期结构性调整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借助于开放带来的力量,这是中国坚定不移的选择与方向。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