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无牌现金贷发展之路:单月放款控制在几十万,会考虑租牌照

    小慧吖 来源:新流财经 2018-10-24 10:06:16 无牌现金贷 租牌照 金融科技
    小慧吖     来源:新流财经     2018-10-24 10:06:16

    核心提示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想要产品正常运营,除了有资金、流量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放贷资质”。

      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想要产品正常运营,除了有资金、流量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放贷资质”。拥有“放贷资质”方能上架苹果应用市场。

      所谓“放贷资质”指的是公司拥有《小额贷款公司许可证》或金融办关于同意该公司名称中带“小额贷款”字样开业的批复;银行业《金融许可证》或银监会关于同意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批复。

      日前,一位北京现金贷平台工作人员凯恩告诉新流财经,为了上架苹果应用市场,其所在平台花了数月时间,终于和一家网络小贷公司达成合作,“借用其牌照”上架。

      上架第一步:借牌照

      多位从业者告诉新流财经,“借牌照上架”在现金贷行业已不是新鲜事。目前业内“借牌照”的形式大约有三种:

      第一种是现金贷公司直接入股网络小贷公司。尽管去年11月监管层曾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小贷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但依旧有企业通过入股已经批设的网络小贷公司,或者网络小贷公司的母公司,间接持有牌照。

      第二种是一次性给网络小贷公司数万到数十万费用,借用该网络小贷主体上架应用市场。“这种模式最简单。”一位现金贷从业者威廉告诉新流财经,一些现金贷通过网络小贷公司主体上架苹果应用市场,等苹果方面审核通过后,可以将该APP转让回自己的公司或者个人。

      “如此一来,这些网络小贷公司便可以为多家现金贷提供牌照。”威廉还透露,目前行业正有一批牌照代理商,专业为现金贷平台和网络小贷公司搭建渠道,并从中收取服务费。

      第三种是现金贷公司和牌照方约定,将现金贷平台年利润的10%或者更多利润分给牌照方。

      凯恩所在的公司选择了第三种,“将平台年利润分成给网络小贷公司,成本确实很高。”凯恩透露,这样的合作算十分深度的合作,现金贷平台除了借用牌照来上架,还会借用牌照来走支付通道。

      因为自去年底现金贷新政后,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开始要求合作的现金贷平台提供放贷资质,对于无资质的放贷方,开始逐步清退。

      综上看来,不管以何种模式合作,在各方资源利益博弈中,拥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总是占了“上风”。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经批设的网络小贷牌照超过200张,有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已经开展业务的网络小贷公司不足一半。“所以,剩下的一半网络小贷公司,与其空着自己的牌照,不如和有业务的现金贷平台‘资源互换’。”

      此外,据新流财经了解,除了网络小贷牌照,部分现金贷平台还在与一些小型村镇银行开展合作。

      一位东部银行从业者对网络小贷公司“出借牌照”这一模式感到担忧,“持股网络小贷公司1%或者10%的股份就能靠这个牌照放贷,很容易被监管层认定为‘出借牌照’,如此一来,出借方的牌照也有可能被吊销。”

      没有牌照,也能下载?

      实际上,对于一些小型现金贷平台来说,花费数万甚至更多的费用上架苹果应用市场,似乎“很不划算”。

      “就算上架了,不做推广优化,依旧很难有下载量。”威廉告诉新流财经,其所在的平台没有放贷资质,没有上架苹果应用市场,但下载量依旧不错,靠的是“iOS企业版应用”。

      所谓“iOS企业版应用”指的是发布者将应用程序上传到第三方分发平台,生成下载链接,该链接可以推广到各类论坛、贷款超市,用户通过该链接直接下载APP,再通过手机设置里的信任证书将该APP设置为可信任应用,用户同样可以正常使用。

      “iOS企业版应用通常在企业内部,APP还未上架前进行测试用,但一些产品因为无资质上架应用市场,依旧会采用此类方式来让用户下载。”一位iOS开发者告诉新流财经,这样的作法实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苹果检测到这种应用会纳入黑名单,不推荐使用。”

      在威廉看来,与其花钱上架到应用市场,不如花钱直接与一些贷款超市或者抖音、快手等网红博主合作导流。

      尽管有从业者认为这样的现金贷产品“见不得光”,但据新流财经了解,一些公司旗下发展了十几个“无牌现金贷”,每个现金贷月放款数十万,依旧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以上人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