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5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常冬冬在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金融专场发表演讲。他谈了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以及建设银行的典型实践等三个方面的话题。
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建行应对之策
常冬冬认为,银行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银行正在消失。他指出,科技公司正在冲击传统金融领域,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被逐步缩小。据高盛的分析,金融脱媒愈演愈烈,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下降。存款与投资、融资与贷款、支付与结算等或逐步被取代、或减少,或被瓦解。
这些变化在催促银行自身进行改变,金融科技的发展业在银行业呈现出三个状态。
1、金融科技过去式:独立发展。业务以线下为主,由于网点服务所限,银行难以覆盖长尾客户。
2、金融科技现在式:跨界结合。银行业务逐步线上化,强调线上获客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金融科技公司逐步向价值链上游迁移,以场景渗透完成金融脱媒,掌握客户偏好和行为数据。
3、金融科技未来式:生态重构。银行坚持专业、稳健的价值主张,优势在牌照、成本、风控、线下网点。传统经济,最典型的特征是发展,特征是大鱼吃小鱼,银行主要是依靠线下。金融科技的未来式也可以叫金融电子化关系。
面对这些挑战,建设银行的转型之道是制定“三大战略”,开启“第二曲线”。
常冬冬解释说:所谓三大战略指的是住房祖贷、普惠金融、金融科技。让金融服务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场景,提高配置效率,由“金融”转向“融智”。
所谓第二曲线,是围绕B端、C端和G端三个维度开启转型和重构,重新定义新时代银行的功能找到银行新的角色定位。B端赋能:营造共生共荣生态,做企业全生命周期伙伴;C端突围:回归大众,做百姓身边有温度的银行。
建设银行的TOP+战略和“ABCDMIX”技术聚焦
常冬冬表示,对“金融科技”普遍认可的是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即,“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业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产品”。他认为,金融科技时代要求从顶层设计,携全行之力一起来发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会上,常冬冬梳理了建设银行金融科技的“TOP+”战略和“ABCDMIX”。
建设银行金融科技“TOP+”战略, “T”是科技驱动,“O”是能力开放,“P”是平台生态,“+”包容创新,最后要造成金融科技的基础能力。产品定制化重新回归到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全集团的解决方案要围绕客户出发。面向企业要做到一企一案,把客户的体验重新拉回来。
经营协同是可以做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因素,包括总分行之间,还有海内外之间要做好协同的经营、协同的管理、协同的信息,包括合作的心态方面,合作的行业方面,需要和金融产品结合起来,共同构建生态环境。其目标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让客户满意的,高质体验的生态环境。
其中T主要是进行核心技术聚焦——“ABCDMIX”,A人工智能(发动机):建立人工智能服务平台;B区块链(助推器),平台+应用共筑区块链生态;C云计算(发射器):十三大云能力,赋能建行和合作伙伴。D大数据(燃料):打造大数据云平台,深度发挥数据的价值;M移动计算(传递媒介):汇集全行业业务和技术资源,打造移动支付产品。I物联网(传递媒介):推动物联网生态建设、智慧大楼、网点、数据中心等。X是现在还没有商用的一些前沿技术,如5G和量子计算等。
这些是建行实施金融科技战略主要依赖的技术。
“O”是能力开放,打造银行的应用商店。技术开放,共建共享共赢。把整个建设银行的能力开放,让别的金融机构可以快速构成自己的金融服务能力。
“P”是平台生态,构建自我平台、连接合作伙伴平台,站在平台连平台,共同构建用户生态圈,提升经营客户。G端:提供政务服务;B端提供开放共享;C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极致与企业文化。编制完成金融科技战略规划,就可以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依托腾讯云快速打造云平台支撑环境
最后,常冬冬就建设银行与腾讯的深入合作案例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依托腾讯的云计算技术阔以快速打造云平台支撑环境,构建高标准金融平台。
案例实践:“一部手机办事通”,创造了一个建行模式,强调的是长远化的设计,强调敏捷、强调快速,强调一卡通办。
案例收效:互联网+政务,“指尖办、顺手办、马上办”让政务服务无处不在。
生态的建立:形成一个服务闭环,使得与客户的联系更加密,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政务服务渠道和政务服务理念的变革,带来银行渠道转型革命性变化。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