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服务器总量100万台,中国首家服务器总量超过百万的公司。
在中国云计算领域,专利申请数量3147个,授权量1105个,申请量和授权量在互联网领域均排名第一。
带宽峰值已突破100T,是中国第一家达到100T的公司。
开通“云开发”的小程序帐号数超过了16万。
这是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在今年5月21日进行的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向媒体透露的数据。
另外,腾讯的这场生态大会,涉及腾讯具体业务的主分论坛总数达到了近30个……
930架构调整后,腾讯完成了一些列的高难度动作。
在这个架构调整之下,新组建的CIS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负责推进公司云与产业互联网战略,依托云、AI等技术创新,打造智慧产业升级方案,探索用户与产业的创新互动,助力零售、医疗、教育、交通等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协助企业更智能地服务用户,构建连接用户与商业的智能产业新生态。
为了摸清腾讯云,特别是腾讯金融云的一些情况,包括中国电子银行网在内的多家媒体对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以及长亮科技副总裁李宏广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据胡利明介绍说,930架构调整后,各部门的核心架构仍在继续融合。主题思想是以全局观的视角进行更大程度的资源整合,让各部门在各产业服务中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形成更大的合力。
新的组织架构大大降低了部门墙,各产品团队都在积极主动地寻找部门之间的合作点,包括技术合作以及各行业结合的场景业务,创造出了很多场景输出点和产品。包括腾讯云、互联网+、地图、车联等在内的诸多to B业务都作为整体服务内容,经CISG进行整合输出。
另外,公司整体上层面对云服务的后端资源配置,推广服务、部门协同以及重视程度都有明显加强。
例如在金融业务层面,团队在主动寻找场景突破口,主动思考产品服务形式、技术支持方式。
再比如,安全团队原来在实验室安全数据方面有积累,组织架构调整之后,他们可以参与到金融风控项目中,提供金融反欺诈等产品输出。
占了天时和地利的金融云
腾讯发展金融云是占了天时和地利,胡利明如此表示。
胡利明指出,在2015年之前的金融行业,只有少量的虚拟化应用,金融云的各种形式的演变也是从2015年之后才有的。
他认为,2015年,当时,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差不多正好处在更新换代的时期。比如,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相对比较固定,而后来遇到了互联网小额高频场景,就不得不开始进行技术架构转型。这种转型需要金融云来做支撑,金融云正是从那时开始比较大规模地提供服务。
随着金融业务场景逐渐线上化发展,金融机构对大数据的收集、存储、运用、分析等都要依靠金融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种行业共识推动了金融云在金融业的普及应用。
另外,监管层对银行业也有上云率方面的要求,以及多家云供应商普及推广等都推动了金融云的市场发展。
腾讯云也正好在这个天然的时间点逐步进行金融云的推广和落地。
所谓地利,则是指金融云自身具备的优势。
胡利明为腾讯金融云总结了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是腾讯在金融业务方面比较中立,以平台合作为主;第二是腾讯的生态以社交为主,做社交属性的用户连接;第三是腾讯在技术方面更多的是走商业化开源路线,实现技术架构标准化和技术应用开放。
基于天时和地利方面的优势,腾讯金融云针对不同的金融场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对证券、银行这些在监管要求、输出要求特别高的客户,腾讯云一般是采用类似于私有云的专有云模式,支持专属的部署和云技术去服务。
对于一些保险客户,腾讯云可以通过提供四地的金融专区进行专门的服务,符合物理隔离、数据隔离、安全防护和相关的外围要求。
金融云,做很多事,不做所有事
金融云能适应的上层业务场景特别多,SAAS层主要通过多方合作来服务用户,胡利明这样说。
他表示,云厂商提供的SaaS主要是提供一种连接能力,或者单个的基础能力,比如腾讯云的人脸识别、支付等。
胡利明称,金融云做生态的方式主要包含三类:一种是外部产品解决方案的合作,一种是渠道上的合作,还有一种是技术和业务服务上的合作。
长亮科技正是腾讯云技术解决方案上的重要合作伙伴。
长亮科技为何会参与到腾讯云的生态系统,李宏广在接受采访时做了回答。
李宏广介绍说,长亮科技十年来一直专注于从事研发云、IT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涉及到的项目包括交易、产品、ATM、存贷款等银行IT业务的系统,数量达到好几百个。强项主要集中在交易、产品、核算、用户等模块,但在技术架构、数据库管理等方面需要用到腾讯在X86服务器上的技术,以及中间件。
李宏广指出,腾讯拥有很强的AI能力、营销能力、风控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被高能地融入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以帮助银行提升业务能力,这是长亮科技与腾讯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天的活动中,与腾讯云达成合作的不止长亮科技,银河证券、深交所等券商也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
开放的金融云,智慧的金融
金融云最终如何帮助金融实现技术演变和能力延展?胡利明认为,“理想阶段是实现智慧金融。”
对于企业来说,智慧金融是实现业务数据打通,业务流程由金融大脑来决策。他以业务重点环节营销运营一体化为例对智慧金融平台做了说明。
针对客户的生命周期,平台从最初的筛出目标客户,再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用户来开户、使用,再到后期持续的运营,一直到后期关怀,形成一个全流程链条。
要完整呈现这个流程,需要很多资源,比如各种营销IP,数据挖掘工具,平台营销工具、社交数据、意见领袖、传播平台等。这些往往都是金融机构比较缺失的,也正好是金融云具备的。
最后,胡利明表示,做好金融云一定有开放的心态,要与金融业合作,与某领域擅长的机构合作,内外部形成开放的生态体系,共同服务客户,产生价值。在金融云的生态体系下,金融科技应用可以更好地辅助银行提升业务能力。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