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微众银行高管道破为何要建“开源生态”:颠覆在前头,盈利在后头

    安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9-07-30 09:09:37 微众银行 开源 银行动态
    安卓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9-07-30 09:09:37

    核心提示微众银行到底在图谋什么?在分布式商业生态中,银行将面临一场颠覆式的变革。

    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众银行越来越像是一家“披着银行外衣”的科技公司,从基于分布式架构搭建银行核心系统,到构建“分布式商业生态联盟”,近日,微众银行又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并发布了10款开放式应用和组件。

    事实上,这样的开放协同并不能量化到当年的财务报表上,按照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近日在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开放日上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微众银行不是卖软件的,不是IT集成商,开源不是收费,本身不能产生直接的商业利益。”

    那么,微众银行到底在图谋什么?

    3O战略

    微众银行没有线下网点,不能远程开立一类账户,唯一的一个网点就是总部,所以,如果一个微众银行客户想要把自己的二类账户升级到一类账户,他需要跑一趟位于深圳的微众银行总部。

    因为没有实体网点,决定了微众银行无论从业务模型、机制构建,还是商业理念都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

    比如,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具有集中、实时的特点,即银行任何时刻的任一笔交易都要集中到银行后台的一个系统进行处理。

    而微众银行采用的是基于分布式的“微核心”,特点是功能模块分布式、系统处理能力分布式,以及支持多核心。

    马智涛近日解释称,之所以这样构建银行核心系统,在于遵循过去集中式的技术已逐步被分布式技术所取代的趋势,底层的框架用于更好的服务未来的分布式商业形态。

    “比如在共享单车、短租场景和外卖场景中,我们都看到了分布式商业的雏形,尽管这些雏形还是基于‘集中式平台运营’,但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中心化的运营角色会被技术平台所替代。”马智涛说。

    马智涛认为,在分布式商业的生态中,将会呈现出多方参与、资源高度共享、协作规则更加透明的现象。

    过去,银行站在中心化的角色上,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话语权开始掌握在拥有良好体验的互联网平台上,再往后,随着分布式商业形态的到来,银行的角色虽然不会被取代,但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所在。

    对此,微众银行总结出自身未来的定位:3O战略,即开放平台、开放创新和开放协作。

    背后的算盘

    然而,这样的提早布局能给微众银行带来哪些可以量化的收益?

    马智涛说,微众银行推出的一系列开源能力,首先希望能够成就一系列行业标准,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科技能力的开源,让更多的人用起来,参与者越多反馈越多,为标准打下基础,而一旦微众银行的开源技术成为行业实施标准的一部分,商机也就来了。

    其次,分布式商业生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微众银行要提早布局。就银行而言,在分布式商业生态下,核心竞争力将不是在用户或流量,而是创新。彼时,传统的银行核心系统将越来越成为制约银行创新的瓶颈。

    “传统核心有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即每一次产品创新都要动用到大核心,一个产品从概念到投产,银行可能11天用来写程序、需求,再排队在大核心里面测试、排版本,没有三五个月做不出来,而基于分布式框架的‘微核心’,11天就足够了。”他说。

    除了标准和创新的抢先布局,更为重要的是,开源生态的构建将加速金融产业与各个行业之间的整合,马智涛认为,整合的背后将是银行业未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只有银行调整自身定位才能获得这个机遇。

    “我们的开源战略,不是一下子去追求商业利益,所以我们并不是卖软件的,也不是IT集成商,但微众银行也是商业机构,自身的利益诉求在于希望通过这些科技层面的合作,包括向全社会开源,带来未来商业层面的潜在的合作机会,通过分布式商业模式共享收益。”马智涛说。

    “这也是微众作为银行,与现在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希望通过科技服务直接变现的本质不同之处。”他说。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