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平安银行对公业务有机会复制零售快速增长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9-08-14 09:23:01 平安银行 零售业务 银行动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9-08-14 09:23:01

    核心提示平安银行公布该行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

    8月8日,平安银行公布该行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业务经过三年“对公做精”,交出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单:截至2019年6月末,该行企业存款余额为18,0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余额5,87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2%。

    8月9日,在对公+风险开放日上,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与对公、资金同业、风险的领导团队亮相,首次坦露自2016年以来平安银行对公业务积累经验、积蓄能量的发展历程。现如今对公业务轻装上阵,拥有“四大法宝”,他期许大对公业务未来“阳光灿烂”。

    平安银行这三年来说到做到,零售业务取得了令市场瞩目的增长。此番对公业务“做精做强”,拥有四大制胜法宝,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安银行大对公业务或可复制过去三年零售快速增长的故事。

    调结构、控风险、破传统、谋出路

    过去三年,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坚定走行业化、专业化的路子,突破传统思维,竭尽所能地探索轻资产、轻资本的发展模式,谢永林认为“成果也是很显著的”。

    谢永林着重列举了几项领先指标,平安银行的存贷比与对标行相比非常低,且今年上半年对公存款增量是去年全年的2倍,净息差也稳居同业领先水平;通过深挖银行渠道在综合金融领域的潜力,代销保费规模、投融资规模都是两三倍的增长,也带来了中收的快速增长;与集团其他专业公司协同,做出了不少“商行+投行+投资”的标杆案例,不仅帮助险资找资产,也帮助客户打开更多直接融资的渠道,过去三年用8000多亿元公司贷款撬动了接近2.3万亿元的总融资规模。与此同时,银行自身也锁定了一批战略客户,实现了精准的资产投放;引入了非常优秀的交易团队和交易系统,快速、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上半年在FICC领域表现卓越,成绩靓丽。

    未来拥有四大制胜法宝

    谢永林总结的四大制胜法宝为拥有豪华管理阵容、找到了发展的平衡点、银行对公业务在集团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和有一套全球领先的支撑系统,分别对应着管理、协同、资源、系统,粮草齐备,士气高涨。

    首先分管对公业务的张小璐拥有国际视野、跨界经验和多年服务银行行业经历,曾就职于IBM、安永咨询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是华人在咨询机构做到高层的人;交易团队的ChrisHodson(克里斯霍德森)和YunhoSong(宋允浩)是平安“花了大力气”从华尔街请过来的顶尖交易高手;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和首席资金执行官王伟则是有着几十年丰富经验的银行家,对国内市场非常熟悉。谢永林认为,这支既有国际视野、又有国内经验的管理团队在一起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其次,经过过去三年的探索,平安银行在业务与业务之间,业务与风险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谢永林表示,今后公私联动成为常态,对公找资产,零售去卖,未来资金同业条线也会不断加强销售交易能力,成为集团内面向同业客户销售的尖兵,与对公、零售形成更完整高效的产销体系。

    第三,银行对公业务在集团的定位是团金的发动机,是服务对公客户的主战场,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谢永林要求平安银行不仅要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客户优势,通过1+N,通过商行+投行+投资的模式,将其他专业公司产品带动起来,而且还要发挥风险识别能力、定价能力,为2万亿险资、为1.9亿零售客户、为理财子公司找到靠谱资产。

    “好在平安有一套全球领先的支撑系统来承担新使命,这也是第四个制胜法宝。”谢永林介绍,过去三年科技赋能不仅推动零售实现了高速发展,也在对公业务领域取得诸多成果,搭建了一套高门槛、新理念的支撑系统。

    另外,平安银行面向对公客户的口袋财务APP,客户可以在线完成很多业务操作;面向内部管理层、客户经理用的赢+平台,真正实现线上化管理、督导、追踪,这些平台在客户体验、内部管理方面都极大的提升了效率,支持了展业。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下,我相信三年前我们提出的‘对公做精’将在下一阶段实现跨越式的突破。”谢永林对未来表示乐观。

    如何理解这个大方向?谢永林进一步解释,平安银行大力发展对公,一方面是时机成熟,要给全行发展增加一个动力引擎;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对公发动机的角色,带动集团团体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公私联动,为零售客户找到靠谱资产,最终助力集团“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愿景实现。

    “所以大力发展对公、资金同业既是时机成熟的自然选择,也是为了更快、更稳的实现全行转型目标的必然选择。”谢永林总结道。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