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央行上海分行警示“炒鞋”风险 或存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问题

    来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2019-10-18 14:21:08 炒鞋 金融诈骗 政策速递
         来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2019-10-18 14:21:08

    核心提示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防范此类风险。

    “炒鞋”等是近段时间兴起的热潮,源于外来的一种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众圈子的爱好,但现正被蜂拥而至的投机客包围。10月18日消息,新浪财经获悉,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了以《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为主题的一份金融简报(下称“金融简报”),其中明确提出,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其实防范此类风险。

    “炒鞋”等是近段时间兴起的热潮,源于外来的一种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众圈子的爱好,但现正被蜂拥而至的投机客包围。

    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毒、Nice、斗牛、当课(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上述金融简报提示,“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而如今“炒鞋”交易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简报中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了金融风险;三是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该金融简报进行了风险提示,要求各义务机构提高对“炒鞋”对关注和研究,加强对相关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对照上述业务风险,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止“炒鞋”乱象事态蔓延,防范群体性金融事件,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发现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同时,该简报还称,各义务机构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