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网民俗称“程序员节”。2019易观A10数据智能生态大会在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开幕,大会的主题是“精益·成长”,贯穿大会探讨最多的也是如何实现业务的精益成长。
那到底,什么是精益成长呢?易观创始人于揚对此的表述是:“精益成长,相较于增长黑客,能够帮助更多企业解决更普世性的成长问题。精益成长要求大家能够有效率、有品质地成长,不仅要‘长’,还要做‘成’。精益成长其实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要、如何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中国的数字化运营经历过甜美的“增长黑客”期,这个阶段只要业务找准了市场需求,基本不用担心流量问题,跑马圈地的黑客思维也一时间成为线上运营的主导方式。
但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发展规律,可谓“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在面对流量成本攀升、人口红利消失和流量见顶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实现稳定持续增长,实现精益成长呢?具体到银行的数字化运营又该如何达成这样的预期呢?
在易观A10数据智能生态大会的金融分论坛上,来自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的副总经理熊福林分享了光大手机银行精益运营的一些心得。
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的副总经理熊福林
熊福林首先指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遭遇到的挑战是:银行发展的“更年期”撞上了互联网发展的“青春期”。面对互联网新兴势力的发展,银行出现了用户分流和存款搬家的情况,面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他也引用了布莱特·金的观点,表明了自己对未来银行如何发展的看法。
他表示:未来,银行作为一种物理形态可能不以现在的方式存在,但银行的服务、业务会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无时无刻地存在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让银行业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些新的技术将会是支撑银行未来发展的源动力。
谈到数字化运营,熊福林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运营不一定是万能的,但银行不转向数据运营则是万万不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数字化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因此做数据化运营要始终围绕“金融”这个核心,数据驱动的运营同样需要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九字真经。
落地到手机银行的精益运营,熊福林阐述了光大手机银行打造“金融+生活”的移动金融生态系统理念,并从三个方面做了举例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一部手机·一家银行”。熊福林谈到:“原来用光大银行的手机银行必须要成为光大银行的客户,要先有光大银行的卡。但现在把手机银行打造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和服务体系,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机号注册手机银行,先让大家成为用户,再逐步成为客户,这样银行服务的边界就扩大了,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外卖、叫车、快递、医疗等等都是无卡用户可以享受到的服务。”
第二个例子是主要解决企业发展内部动力机制问题的案例,名为“一名员工·一个光大”。针对银行服务客户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不对称”等情况,开发了“云分享”平台。他表示“光大银行的所有员工都可以使用这个平台,员工走到哪里,银行跟到哪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网点,一个流动的光大银行。员工注册以后,他们可以实现“线下营销、线上成交”,不碰客户的账户,也不碰客户的资金。但是可以准确计量员工的营销业绩,最终可以按照明码实价、真金白银的方式进行激励。这个平台今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开放给客户使用,让客户可以成为光大银行的兼职员工。”
第三个例子主要是如何解决手机银行APP低频交易的问题?光大银行在手机银行里面为客户搭建了一个有趣的“花园”,以期达到“一个花园·一份情趣/情怀”的目的。银行APP作为一种金融属性的应用,天生就该是低频的吗?毕竟转账、购买理财、账户查询等功能不是每天都需要的刚性需求,但光大银行通过“阳光花园”实现了银行APP从低频向高频的转化。并且这种转化跳出了“庸俗”和“扰民”的怪圈,通过阳光花园可以养花、养鸡,可以种粮、种豆,并且将这种娱乐消遣和公益活动有机的连接在一起,通过这些活动带动相关扶贫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从企业价值向社会价值的升华。
熊福林表示,依托数据运营,光大手机银行月活稳步提升,今年以来,月活增长43%,在国内月活前1000家APP中的排名较年初提升了39位。
熊福林最后表示:依靠数据驱动,促进精益成长,要做到从平台到生态,从感觉到感知,从粗放到精益,从偶然到必然。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