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主席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新基建其实并不“新”。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中就已提出,要加快“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新基建更是被反复提及,市场关注程度同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银行业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又是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排头兵。银行业在新基建风口下的转型改造升级,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银行业在“新基建”领域布局主要在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以及5G技术方面。
本文就以光大银行为例,探索银行业该如何把握新基建风口机遇。
打造“123+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
近日,光大银行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据报告显示,光大银行构建“123+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通过金融科技的顶层规划和统筹应用,以实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123+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包括了一个智慧大脑,两大技术平台——云计算平台(IasS)和大数据平台,三项服务能力——培育移动化、开放化、生态化服务能力,以及近年来涌现的云缴费、云支付、随心贷、出国云、普惠云等N个数字化名品。基于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孵化,光大银行“N个数字化名品”已经覆盖了普惠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金融服务领域。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表示,“大力推进科技银行建设既是转型的目标,也是转型的动力”,“疫情过后,商业银行最大的转变就是加大科技转型和科技赋能”。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
光大银行已经将信息科技视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施科技投入倍增计划提升创新力。年报中也是重点提出,要“推进转型创新,持续优化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光大银行在科技方面已经下了“重功夫”。2019年光大银行科技共投入34.04亿元,比上年增加10.50亿元,增长44.73%,占营业收入的2.56%,其中金融科技创新投入12亿元。全行科技人员达1,542人,占全行员工的3.38%。
在数字化转型上,光大银行将原电子银行部更名升级为数字金融部,成为业界率先成立数字金融部的银行。据年报显示,2019年光大银行全行电子渠道交易柜台替代率达98.48%,比上年末上升0.57个百分点;手机银行APP,月活用户1007.13万户,新增441.45万户;“云支付”,整体交易金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16%;“随心贷”余额779.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92亿元;推出“区块链支付”“区块链托管”“区块链代发”等区块链创新金融产品。
光大银行把握新基建风口,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只是国内外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各家银行争相奔跑的数字化转型赛道上,哪家银行把握好新基建带来的“新机会”,同时避免好新基建带来的“新风险”,才能真正在新基建这个“新风口”上,真正的做到“新成长”,实现“新金融”的目标。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