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如何防范高风险自然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风险?

    陈敏婧 来源:第一财经 2020-09-17 10:05:28 高风险自然人 存取风险 金融安全
    陈敏婧     来源:第一财经     2020-09-17 10:05:28

    核心提示银行对高风险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应在“审核内容、确认核实渠道、书面记录核实措施及核实结果”三方面尽到尽职调查义务。

    将某些特定人士归类为洗钱高风险族群进行关注,是银行很重要的反洗钱工作,而当这些洗钱高风险人士到银行柜面办理现金存取业务时,对银行来说,自然就形成洗钱高风险业务,须特别强化尽职调查的义务。

    银行尤其要关注类似空壳公司、密集使用现金的企业、房地产和医疗等特定行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股东、高管以及律师、会计师等自然人群体,另外还包含个体工商户或一定级别以上的公务人员,因为这些人本身也是洗钱高风险族群,在银行必须受到高度关注。

    银行对这些高风险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应在“审核内容、确认核实渠道、书面记录核实措施及核实结果”三方面尽到尽职调查义务。

    审核内容方面,银行应做到审核这些高风险个人客户的身份信息真实性,核对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其次是资金来源和用途,要关注有没有利用个人账户进行经营性收支的情况;除此之外,银行还要重视这些洗钱高风险人士在柜面办理现金业务的交易背景、交易对手情况、存取金额与该客户职业及收入间的匹配关系、存取现金的频率等。

    强化尽职调查的第二个义务,是银行须判断自然人客户信息核实的渠道为何?常见的是,从客户处直接获得个人信息,或是通过个人征信资料、回访、实地查访、查询客户档案等渠道,银行应努力在不同渠道间获得不同信息,找出个人信息有无矛盾之处。

    银行对此类“双高”业务(高风险客户办理高风险业务)的强化管控措施,必须特别重视七项重点。

    第一,从重新识别角度出发,每半年就对高风险客户身份信息进行重新审核。

    第二,从资金监测着手,每半年检视高风险客户所有交易情况,不应只局限于现金存取业务。

    第三,遇被列为高风险自然人客户办理业务时,可考虑适当提高业务审批层级。

    第四,银行在必要情况下,可限制高风险客户的非柜面交易渠道。

    第五,要执行现金“可追溯+预约+登记”三项管控措施。

    在银发[2020]105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中,要求河北、深圳、浙江分别针对对私账户单笔或多笔现金累计超过十万元、二十万元、三十万元以上的大额现金存取,须对“预约、登记和现金追溯”三步骤进行管控,也就是落实大额现金存取的“who/when/where/why/how”五项溯源政策(谁取的?什么时候取的?在哪取的?怎么取的?为什么取现?),银行甚至被要求须做到记录大额存领人民币现钞上的冠字号码。

    第六,银行须时时关注有关高风险客户的风险相关信息,做到预判风险及事前防范。

    第七,银行应对存在洗钱风险的个人账户进行标注并持续监测。

    一旦高风险个人客户的账户资金交易出现异常,银行须马上关注该自然人担任法人代表、高管、股东、实际控制人、受益所有人等对公账户,同时对上下游交易对手一并进行关联监测,如果对公账户与对私账户都指向同一主体,银行应马上提高警戒采取进一步的风险管控措施。

    银行一旦发现高风险自然人客户出现在银行柜面,办理现金存取业务时,应第一时间关注是否存在以下状况:

    1、大额或多笔累计现金存入又现金取出?

    2、一段期间内或特定节假日,在同一个人账户中发生频繁现金存取的交易?

    3、同一银行不同户名账户间,以现金存取的走账方式实现转账,刻意规避资金去向?

    4、闲置账户突然启用,且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5、留意过去有无公转私记录?

    因为“公转私”本身就是地下钱庄、信用卡套现、避税逃税等违法活动漂白资金最常见的手段,特别是在银发〔2007〕154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后,简化了“公转私”的款项处理手续,导致公司账户向个人账户转入资金后可以马上取现,绕开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公司现金存取的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专栏不断强调银行须高度关注公转私的原因。

    6、有无频繁开、关个人账户,甚至在个人账户中有大量资金活动?

    7、交易频率、金额与自然人客户的职业及日常交易特征不符?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