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外滩金融峰会: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具有很强互补性

    小P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20-10-26 17:11:11 数据 金融 金融科技
    小P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20-10-26 17:11:11

    核心提示对于当下的金融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参会嘉宾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10月25日晚,在2020外滩金融峰会上,以“后疫情时代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新机遇”为主题,来自银行、证券、支付公司、海外企业的多位嘉宾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腾讯公司副总裁林海峰、汇付天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晔等多位嘉宾进行了发言。

    对于当下的金融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参会嘉宾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李伏安认为,当前,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早期使用的实施阶段,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李伏安还指出,可以从数字化渗透程度、线上产品运营情况和效果、新产品开发对数字化依赖程度等角度评价和衡量数字化转型。目前,银行业务、客户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有一定成效,渤海银行柜台零售线上替代率在90%以上、批发业务线上替代率在50% 以上。另外,随着技术和数据应用的发展,数据挖掘、操作能力运用成为行业共识。

    林海峰指出,数字化转型不是目的,要将数字化作为工具,解决行业刚需痛点,关键是提升效率和用户价值。对于金融科技来说,金融提出问题,然后用科技的手段解决问题。

    目前,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在支付清算、消费信贷领域发展较充分,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企业金融发展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在智能化程度方面。

    周晔则认为,数字化有几个明显的标志性特征:将员工、客户、产品、服务连接在一起,形成在线协同,需要大量基础工具;企业必须有生产数据,也就是产生数据的能力;企业要具有海量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在此之外,企业可以利用数据、技术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甚至是新的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在疫情之后的后疫情时代,各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未来数字化转型的看法。

    李伏安指出,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受到市场力量和技术的推动。随着5G技术发展,未来5G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将会产生大量数据,数据多样性更加广泛,数据也更加碎片化,金融机构在数据方面面临挑战,比如怎么处理复杂、碎片化的数据,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而数据采集、使用、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也很严峻。

    林海峰从生态搭建的角度谈起。

    林海峰认为,建生态是为了把高冷、复杂的金融服务民主化。通过生态力量,在理财场景下更多人可以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信贷场景下,弱势企业可以获得充分信贷资源。

    建生态也需要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合作参与,两者可以从用户服务、用户洞察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林海峰指出,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不同商业主体的用户区分得很清楚;而在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两者可以分别服务用户生命周期的不同环节,同一个可以是两者共同的用户,双方可以合作共同服务用户。

    从中国发展较快的移动支付来看,在多年发展之后,支付成本大大降低,合作机构尤其是银行受益:用户账户活跃度提升、非息收入提升。

    从用户洞察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对大数据运算的要求更高。下一步腾讯将基于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精准洞察,将已积累的用户洞察与行业服务能力结合,提升整体行业效率,比如支付方面的支付分服务。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