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移动支付促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0-12-11 09:15:29 移动支付 普惠金融 数字金融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0-12-11 09:15:29

    核心提示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过程中,人行广州分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考虑农村地区老人等群体的支付需求,重点组织对省内助农取款点受理终端进行移动支付升级改造,及时将城镇便利化移动支付方式“复刻”到农村地区,有效缩小了城乡支付差异。

    广东:打造首批移动支付示范镇

    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人行广州分行联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前期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启动并建成首批100个移动支付示范镇,创新探索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与民生支付、消费扩容提质和产业振兴发展精准对接的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镇级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缩小城乡支付差距

    “火龙果收获时,一般有大量的货款和农民工资要结算,银行卡转账忙不过来,如今在移动支付惠农服务站,扫一扫转账,几秒钟就可以完成资金收付,真是方便快捷又省心。”湛江市杨柑镇火龙果基地负责人李志海说。李志海提到的移动支付惠农服务站是广东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升级版。据介绍,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过程中,人行广州分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考虑农村地区老人等群体的支付需求,重点组织对省内助农取款点受理终端进行移动支付升级改造,及时将城镇便利化移动支付方式“复刻”到农村地区,有效缩小了城乡支付差异。

    除了推进移动支付设施升级外,人行广州分行还组织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地区大力推广“云闪付”APP、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产品,在支付之外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转账、查询、账户管理、投资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有效满足了村民的金融需求。今年1月至10月,移动支付示范镇内共发生移动支付交易笔数566.5万笔、支付金额达43402.3万元。

    紧盯“便利”“智慧”两个重点

    青山古道边,“扫一扫”购买特产青梅;万亩雪梅旁,“嘀一下”享用客家擂茶……这是“客俗桃源”汕尾市陆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针对农村地区支付便利度、场景丰富度有待提升的普遍问题,人行广州分行重点协调产业各方,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养老、乡村旅游等场景建设。

    “现在游客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购买茶叶,方便太多了,我们生意都好了不少呢。”茶农老文开心地说道。老文的茶店开在移动支付示范镇凤凰镇的乌岽山顶,海拔1400多米,以前店里只能收现金,交易很不方便。为方便游客,人行广州分行组织省内各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旅游景区提供一揽子综合支付服务,让游客不仅可以便捷消费购物,还可以提前网上预订酒店、门票和用餐等服务。

    类似的惠民举措在省内还有很多。在惠东县高潭镇卫生院内,村民正通过“乡银保”平台进行缴费。在示范镇建设方面,人行广州分行坚持“民生支付先行”思路,优先从医疗、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入手,集中力量和资源,推动移动支付在乡村旅游、医疗健康、菜场、公共缴费、校企园区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和便民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打通支付“线下”“线上”两个入口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为此,人行广州分行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引导金融机构将示范镇建设作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大力优化农村消费领域支付服务环境。

    “今年以来,我们联合各银行、支付机构向省内在建移动支付示范镇投放小微商户铺底营销超900万元,再叠加政府消费券刺激,公众消费意愿更强了,小微商户复商复市也更有信心。”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道。据悉,人行广州分行加大支付行业减费让利工作力度,指导省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广东银联等投入促消费活动资金2.4亿元,以“真金白银”拉动消费超14.7亿元,力促城乡消费扩容提质。

    疫情发生后,人行广州分行印发专项文件,组织银行、支付机构优化移动支付服务,促进“直播”“生鲜到家”等新消费模式发展,并围绕保市场主体、促消费,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22个,支持本地“直播带货”97场,邀请超4.4万家农户入驻,带动线上消费882万笔、消费金额达38.4亿元,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衔接

    人行广州分行依托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组织银行、支付机构在支付扶贫领域积极推进优质移动支付服务辐射到全省农村,助力贫困乡村脱贫增收,探索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付路径”,取得良好成效。

    在云浮市罗城街道示范镇,人行广州分行通过挂牌督战罗定市脱贫攻坚,组织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示范镇为载体积极探索“移动支付+消费扶贫”新模式,协调广东银联、广东邮政等在“云闪付”APP平台上线“罗定脱贫攻坚专区”,为当地涉农企业提供包含支付、平台、物流为一体的综合电商支付服务,支持当地涉农企业和农户“触网”转型,依托移动支付平台销售罗定腐竹、生江鸡蛋等扶贫农产品5000余件,助力农户增收近30万元。

    人行广州分行精准对接农村生产、生活的支付服务难点、堵点,在清远市连江口示范镇落地省内首个“中国银联产销服务平台”,满足了涉农企业“田间地头上收购”、农户“家门口收款”的支付需求,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支付便利。


    河南:送安全便利支付服务到农家

    截至2020年10月底,河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点达44332个,支付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99.84%,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遍布全省的农村支付服务点把安全、便利的支付服务送到了农家,铸就了一个个金融服务“三农”、支持乡村振兴的“生力点”和“加油站”。

    近年来,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积极践行“支付为民”理念,以支付“助农”“惠农”“兴农”为切入点,依托银行网点、农村支付服务点、移动支付工具提供便捷、安全、可持续的支付服务,推动了河南省农村地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变“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取现、转账……这些基础支付服务的下沉,让乡亲们足不出村就能办理以前只有到乡镇银行网点才能办理的业务。

    为推动河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点“村村通”和农村地区基础支付服务广覆盖,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积极优化支付服务点布局,一方面,在对全省行政村清单式拉网式梳理基础上,今年以来,引导银行机构重点在支付服务点空白行政村和扶贫异地搬迁移民点新建8454个支付服务点;另一方面,支持优质支付服务点赋能扩容建设成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供基础支付服务、贷款推荐、协助采集农户信用信息、金融政策宣传等“4+X”金融服务。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兰考县打造的“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将普惠金融服务站建在党群服务中心,模式做法正在全省农村地区复制推广,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建好支付服务点,更要守牢不发生支付风险的底线,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通过压实两个责任来保障服务安全,一方面,压实全省人民银行系统监管责任,通过河南省农村支付服务点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监管工作台账、现场巡检、电子地图、远程视频监督检查等方式,实施现场和非现场精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压实银行机构管理主体责任,健全主办银行制度并督导制定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两年规划,指导开展支付服务点分类评估和动态管理,实现市场供给主体优胜劣汰。2020年以来,全省保留合格支付服务点36077个,督促整改基本合格支付服务点7925个,已激活、撤并不合格支付服务点521个。

    移动支付“进村下乡”写新篇

    为加快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农村地区下沉,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以农村生活、产业为切入点,广泛搭建公共交通、旅游等便民应用场景,大力推动“云闪付”、手机银行、扫码支付,使农村居民享受更多元、便捷的现代化支付服务。在县域公交领域,积极取得地方政府支持,推动县域公交支持受理“云闪付”、支付宝、微信,引导中国银联和银行机构推出“一分钱坐公交”优惠活动,为农村居民带来便捷、实惠。截至目前,河南省81个县域公交支持受理“云闪付”,全省银行机构农村地区网上支付客户达3488.55万户、移动支付客户达3834.88万户。

    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积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政策相结合,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支付场景。推动移动支付服务在洛阳市栾川县景区售票、高速付费、公共交通、商超购物、智慧停车等场景覆盖,老君山、鸡冠洞等10家景区支持受理“云闪付”,协调银联河南分公司通过“云闪付”发放4万张消费券,撬动各类消费500万元。

    鼓励引导银行机构发挥金融科技应用优势,开发惠农APP等支付产品,也是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有力抓手。中原银行上线集党建、村务、社交、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与管理平台——“乡村在线”,上线两个月已覆盖河南省18个地市4381个行政村。

    激发“支付服务点+N”新活力

    “现在只需要给村头支付服务点打个电话,城乡公交车就把蜜梨运到城里,不用出村就把自家好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河南浚县新镇中原振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农村电商消费低迷、城乡公交客流下滑,该县探索“农村支付+城乡客运+快递物流”模式给农户带来实在的便利。目前,农村支付服务点日均快递收发交易6.5万笔,其中近60%为农产品进城。

    农村支付服务点服务“三农”的脚步永不停歇。河南省立足“三农”发展需求,以农村支付服务点为支撑,打造“农村支付服务点+N”一体化地域特色模式,将便捷惠民的金融服务嵌入农民生产生活各个环节。

    在南召县,每天清晨,贫困户赵新建从自家管理的5亩桃园里采摘色泽红润的红桃送到竹园沟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前,那里有专门对接网上订单的人员负责红桃的收货、验货、包装。“5亩桃园预计可采摘红桃1.25万斤,每斤4元,今年预计增收5万元。”赵新建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这是当地人民银行指导竹园沟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创新“惠农支付+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发展模式带来的成效,如今该村年产375万斤红桃可为村民增收1500万元。


    大庆:移动支付助力建设智慧“油城”

    近年来,人行大庆市中支着重发展自助场景,推动便民场景智能化,积极打造“智慧城市”。目前,已实现多个商场、超市、火车站、客运站停车场改造,改造后停车场均可实现车主自助缴费,无感停车。智慧医疗、智慧公交等也实现了智能化缴费。同时,以民宿、景区、合作社为基础展开智慧乡村、智慧田头场景拓展,齐头并进丰富乡村移动支付便民场景。

    “现在,处处都可应用移动支付,无论在超市、菜市场、加油站,还是去市内景点游玩,都可以实现‘无现金畅游’。”正在超市付款的大庆市民王琦告诉记者。据了解,人行大庆市中支为了让移动支付可以更好地服务市民,从超市、加油站支付场景入手,完成辖内华联、新玛特等多个大型超市收银机具改造,为347个加油站布放智能POS机,全面实现移动支付。无感加气站在大庆市已经全面铺开,目前共建成无感加气站33个,部分无感加油站也已投入使用。此外,人行大庆市中支组织辖内银行机构积极探索菜场支付新模式,大庆市的东安市场及百余家生鲜超市均已完成机具改造,其中,东安市场率先在黑龙江省创新性推出了POS机与秤相连、金额直显直刷的新模式,备受群众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移动支付体验,人行大庆市中支还挖掘移动支付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面使用。一方面,全面推进辖区内大到三甲医院,小到社区诊所支付环境改造,实现从住院部到门诊、救护车全方面智能化收费;另一方面,推进药店、医药公司移动支付改造,目前,全市共计400余个药店均已完成支付环境改造,并不定期推出云闪付满减活动,吸引群众更加方便地使用新型支付方式。此外,公共交通场景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大庆市大部分公交线路都可通过手机进行支付,并不定期开展优惠活动。结合本地地方特色,人行大庆市中支推动辖内各个温泉景区支付受理环境改造,努力打造非现金、智能化支付景区,实现从门票到食宿园区内全方面移动支付。AAAA级北国温泉养生休闲广场、林甸飞泷四季温泉景区、连环湖温泉景区等均已完成移动支付场景搭建,景区内消费已全面实现移动支付。人行大庆市中支还积极协调推进辖内多家企事业单位缴费功能改造,推动办事大厅缴费智能化。完成了市税务局、非税管理局、公安局、法院、医保局等多家单位的移动支付环境改造工作,共布设POS机千余台,实现了移动支付与政府缴税的完美对接。

    为推进乡村支付方式实现新飞跃,移动支付向县域的延伸,是大庆市移动支付便民工程的重中之重。人行大庆市中支鼓励收单机构积极开展县域、乡村便民场景拓展,努力打造移动便民支付新农村。目前,大庆市已完成惠农站建设200余个,实现了移动便民支付工程在乡村领域的初步普惠。以民宿、景区、合作社为基础展开智慧乡村、智慧田头场景拓展,丰富乡村移动支付便民场景。便捷乡村与县城间的客运支付方式,着重开发乡村客运场景,以布放聚合码和布放机具并行的方式加大对来往乡村县域间客运班车支付方式的升级力度。同时,为进一步扩大移动支付在县域的覆盖范围,以县域大型超市、美食广场为中心打造县域商圈,提高县域移动支付商户数量。收单机构还同时加强了对县域商户的维护,保障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成果。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