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零容忍”态度贯穿资本市场监管全年

    杨毅 来源:金融时报 2020-12-24 09:47:35 资本市场 监管 政策速递
    杨毅     来源:金融时报     2020-12-24 09:47:35

    核心提示证监系统通过强有力的稽查执法,传递出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零容忍”态度贯穿今年资本市场监管全年。《金融时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已开出289张行政处罚决定书。仅上半年,证监会行政处罚罚没金额合计38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犯罪案件和线索共59件。证监系统通过强有力的稽查执法,传递出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鲜明信号。

    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突破4100家,严打“害群之马”才能让市场更好地发展。今年以来,证监会出重拳、用重典,集中力量查处了康美药业、獐子岛、康得新等一批市场高度关注、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案件,不断净化市场生态。

    事实上,在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证券监管部门用好用足相关法律规定,从严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将为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清除障碍,而这也是强化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举措。

    持续保持稽查执法高压态势

    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依法监管。2020年3月1日施行的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证券违法成本,强化了投资者保护,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证监会在用足用好新证券法规定的执法手段基础上,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目标,从严查办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加大对恶性操纵市场及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将法律条文由“纸面上的法”转变为“市场运行中的法”。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年内多次表态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从证监会的罚单来看,不难发现,证券监管部门也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在今年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中,既有扇贝“跑了又跑”的獐子岛,又有巨额财务造假的康美药业,还有A股史上因单只股票出现内幕交易而开出的最大罚单,多个违法违规主体遭到顶格处罚。

    今年6月份,“扇贝跑路”闹剧终于真相大白,獐子岛财务造假被坐实。6月中旬,证监会依法对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决定。

    今年9月,证监会将獐子岛及相关人员涉嫌证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不仅在股票市场,证监会在债券市场的稽查执法同样有力度。今年11月份,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控股”)债券违约事件引起市场的关注。11月24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通报,已将自律调查发现的永煤控股涉嫌违法违规线索移送证券监督管理部门。11月27日,证监会表示,已依法对永煤控股及相关审计机构涉嫌债券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规范市场,监管先行。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要把监管制度规则立起来、严起来,切实做到法规制度执行不漏项、不放松、不走样。事中监管要抓早抓小,坚决遏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事后监管要依法从严处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形成打击违法违规合力

    违法违规成本过低一直被认为是资本市场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证券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加大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事实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除了依靠行政监管的力量,还需要有立法、司法、公安机关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合,形成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的合力。

    今年以来,证监会全面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关于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等全面化、立体式的追责体系,持续加大对内幕交易、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除了由证监会采取行政执法外,还需要通过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指导、市场准入来协同合作,共同打击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这其中涉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在内的相关机构,都应当在打击资本市场犯罪、净化维持市场秩序方面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在我国资本市场30年的历史上,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审议通过关于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也是部署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层级的再次提升。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证券法修订已经大幅提高了对违法违规的惩戒力度,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对证券期货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同时,健全资本市场诚信制度,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激励机制建设。发挥民事、刑事、行政合力,能动执法,全面提高违法成本,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多项投资者保护举措落地

    监管层对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查处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是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数量达到1.7亿,保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以来,多个部门针对投资者保护中的痛点难点出实招、出硬招。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标志着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在我国真正落地。证券集体诉讼制度为权利受损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便利、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赔偿效应能够对证券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和高压态势。今年8月份,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从严格落实“民事赔偿优先原则”、依法保障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落地实施及持续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三方面对投资者保护工作做出了规定。

    今年11月份,证监会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证券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发布典型案例意义积极,这不仅向市场传递出“零容忍”信号,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强化行政刑事执法协作,有效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当天,我国唯一跨区域、跨市场的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专业调解组织——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资本市场纠纷调解的新篇章。设立该中心有利于化解日益复杂的证券期货纠纷,提高调解工作整体规范化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加强投资者保护,要聚焦广大投资者的合理需求,部门间在宏观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在微观层面多点突破,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获得感,确保投资者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