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最新定调: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

    杨志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30 09:26:49 央行 货币政策 政策速递
    杨志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30 09:26:49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四季度(总第91次)例会于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四季度(总第91次)例会于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一周内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相关政策方向也被引入。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将延续

    关于当前经济经济形势,此次会议指出,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相比三季度例会“经济稳步恢复”的表态,本次会议“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的表述显得更加乐观。

    其背景在于宏观经济数据持续向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升: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三大需求增速也持续回升,如11月消费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从10月和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因为生产和需求都在稳步回升。从下阶段来看,全年中国经济有望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日表示。

    此次会议还指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但也面临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冲击,要加强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的定调基本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合理适度指向市场流动性水平,精准则意味着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将延续。传统上,再贷款、再贴现是典型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比如再贷款是央行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有特定用途要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的信贷投放。今年为解决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尤其是资金到期还款压力和因缺乏担保品而贷款难这两大痛点,央行创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本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

    “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工具,今年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成效不错。虽然目前实体经济在不断恢复,但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不小,两项政策工具延续有助于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

    本次会议还提出,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表述相比三季度例会出现显著变化:综合融资成本的定调由“明显下降”变为“稳中有降”,新增“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的表述。

    2019年8月LPR报价改革后,央行的政策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传导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央行多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了贷款利率的下行。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9 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比去年12月下降0.32 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比上年12 月下降0.49 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同期LPR 降幅,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不过在MLF利率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后,贷款利率也出现趋稳的势头。央行数据显示,二季度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6%,三季度末则小幅上升0.06个百分点至5.12%,同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微降0.01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与外部不确定性犹存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将持续处于“观察期”,MLF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较小,LPR报价基础有望保持稳定,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贷款利率有望“由降到稳”。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以由很多途径来实现,不一定非得需要利率下降。比如,让银行降费可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把非标控制住然后多发点贷款和多发点债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会议还提出了新的“三角循环”,即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此前二季度例会提出的是,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