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解决民企融资难题 银行业需发力破解信息不对称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1-29 08:44:20 银行 民企 银行动态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1-29 08:44:20

    核心提示银行可以多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全面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信息,并通过信息交叉验证减少信息不对称。

    近日,国新办就银行业保险业2020年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再次提到要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近年来,随着银保监会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规模持续上升,但仍有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对此,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是推进政策的落实,现在已经有很多政策,关键还是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信息不对称是症结之一

    梁涛表示,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其中的关键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解决银行在为企业审批授信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银税互动产品是帮助银行和民营小微企业破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措施。“通过税务部门、银保监会和银行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换成融资信用,为推动广大守信纳税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推进银税互动范围扩大,有助于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式之一。”温彬说。

    此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提出,银行可以多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全面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信息,并通过信息交叉验证减少信息不对称。

    2020年全年,为帮助青海省内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中国银保监会青海监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联手,通过银税互动平台,持续为省内需要贷款融资的民营小微企业排忧解难。据悉,截至2020年12月末,青海省银税互动产品项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01.82亿元,同比增长54.72%。

    贵州省同样依托省内搭建好的银税互动平台为省内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便利。记者了解到,在贵州省内,目前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贵阳银行等多家银行加入银税互动行列。

    着力提升数据和信息获取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多位专家在受访时均表示,银行在通过产品和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仍然需要着力提升数据和信息获取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要积极呼吁并参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娄飞鹏说。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最主要的手段是创新,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来开展相应的创新。在大数据风控的基础上,提升风险识别和风险定价的准确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曾刚表示,这其中比较好解决的一块是银行既有客户的内部数据。在这一方面,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的来源积累,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

    对于获取外部数据,曾刚建议银行从多个角度入手,互联网平台或者相应的数据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曾刚表示,目前银行对互联网数据应用较多,客户的行为数据确实在银行的小微企业业务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互联网平台存在一定的垄断现象,推高了银行获取互联网平台数据的成本。

    因此,由银税互动平台延伸,包括税收数据在内的多种政务数据都可以成为银行外部数据的重要来源。“这些数据包括企业的工商税务信息以及企业主的社保信息、医疗信息,甚至还包括企业和个人的水电煤气交款情况等。”曾刚说。

    此外,曾刚提出,未来如果可以抛开目前各家银行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务大数据平台,将政务数据和银行实现对接。这不仅能够提高银行对数据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帮助影响力较小的银行平等地获取这些政务数据,从而解决好大数据平台基础的问题。

    曾刚表示,从银行的角度讲,在提升获取数据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更多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普惠能力和大数据应用能力。

    内外兼修破解信息不对称

    要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信息和数据获取能力是关键。在这方面,银行需要做到内外兼修。

    支持产业链发展就是重点之一。“大数据始终是单独的平台,从产业角度讲,小微企业实际上都是附着在产业链上的。”曾刚说。

    对于银行来讲,要想从产业链角度发力,就需要做好产业链金融。“未来在服务企业这一端,可能需要依托于供应链数字化场景。因此,银行可能会更多地涉及生态的打造,在场景的基础上,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数据的量可能会进一步扩充,从而为大数据应用创造更好的条件。”曾刚说。

    “下一步,应该在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之上,创造产业链和生态链,构建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或者生态体系。”曾刚表示,在生态产业链中,以生态为基础,数字化手段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