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睢宁农商银行围绕省联社的总体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实中求进,聚焦主责主业,加速回归本源,加强精细管理,强化风险防控,调结构、促转型、提服务,积极拓宽“四度”空间,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各项业务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坚守定位有深度 长远发展获取新动能
政治领导力在党的执政能力中居首要地位,坚守战略定位的前提更要加强党的领导,睢宁农商银行党委始终坚持抓好企业前进的指南针,确保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高站位谋划企业发展路径,系统集成、协同推进,确保企业决策力和行动力相统一。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把握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中的重要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将党委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营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把好政治方向、发展大局,确保中央、省委和省联社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落实。积极发挥董事会的管理监督和指导作用,积极开展“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和乡村振兴”等专题调研活动。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五个同步”的要求,将党建工作和业务经营、内部管理三者有机融合,进一步团结各方、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有力推动本行“三会一层”决议有效落实,推动全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实施“1348”战略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紧跟金融改革方向和监管要求,在汲取过往经验、探寻未来前景、结合当前实际、强化对外学习的基础上,找准核心优势和薄弱环节,制定“1348”战略规划,立足于睢宁县域的稳固地基,再构建未来发展式的“四梁八柱”业务战略和支撑体系,最终形成发展“三顶能力”的顶层设计,打造“一基三顶四梁八柱”稳健式布局架构,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目标打造“专注普惠、公正透明、百姓最亲”的现代化农村精品银行。
三是强化“精细管理”,保驾经营发展。认真贯彻省联社党委提出的“稳健第一、速度第二”的发展要求,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项目立项”增强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确保精细化管理落细落实。今年年初15个精细化管理项目实现立项,内容涵盖财务、运管、信贷、合规、安保等各方面,通过项目立项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推动精细化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目前“违规问题销号考核系统”项目入围省联社合规建设“一行一品”名单、“推进‘四化’,实现消防安全精细化管理”入围省联社安全工作先进经验交流。同时着力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合规、风险等管理类指标在绩效考核中占比,努力在全行营造“既要发展速度,更要管理精度”的良好氛围。
回归本源有温度 支农支小取得新成效
把支农支小作为生存之本、立行之基和发展之源,从战略的高度加以强调和坚守,进一步用好信贷增量、盘活资金存量、优化信贷投向,将更多金融资源向“三农”小微倾斜。
一是资产结构更趋合理。通过制度约束、绩效引导和督导加压,明确做小做散零售导向,限制1000万元以上公司类和200万元以上个私业务新增授信,严控异地贷款和“两高一剩”行业贷款。通过优质服务、科技加持、优化考核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实体能力。至3月末,实体贷款余额142.41亿元,其中零售类贷款120.33亿元,零售贷款占实体贷款比重84.5%,零售转型成效进一步突显。全行小微企业贷款总额48.49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14.73亿元,增幅43.63%。至3月末,1000万以上大额贷款较2019年初22.5亿元降至16.68亿元,降幅25.87%,占全部贷款比重由17.05%降至10.27%。
二是普惠金融更加扎实。以“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为要求,大力推进“百村万户”和“网格化营销”两大主体工程,确立“全面建档、批量授信、动态调整”的授信标准和“一表、一图、一说明”的网格化营销模式,实现线上采集、地图定位、数据融合等综合功能,全力打造“阳光信贷”升级版。至3月末,已完成全县369个行政村组的标准化授信以及城区19个市场、12个城乡接合部社区的全面授信。把推进普惠金融建设与践行农商行“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同步发力、一体推动,深入开展“百行进万企”升级扩面行动,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创新信贷产品,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发放支持复工复产贷款17.61亿元,对278户2.93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款,对62户、4.47亿元贷款给予无本续贷,并连续6次下调贷款利率,综合下调1.2个百分点,综合让利达6325万元。
三是线上金融更具活力。对自主研发的“惠宁小贷”线上办贷App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开发惠宁“金领贷、安居贷、助商贷”等12款线上信用贷款产品,通过深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简化办贷流程,真正实现“3分钟到账”,全力满足乡村振兴中多元化、个性化金融需求。目前 “惠宁小贷”实名注册户数达26.89万人,用信1.86万户,金额16.1亿元,80%以上户数为首贷户,线上贷款不良率仅为0.16%。自主开发设计的“惠宁e支付”五码合一支付渠道,不断丰富场景建设和服务内涵。至3月末,“惠宁e支付”认证商户数达3.1万户,累计交易金额204.22亿元,长期沉淀资金7.39亿元,成为全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使用率最高的支付产品。
强化担当有力度 风险防控展现新作为
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贯穿于经营管理全过程,以底线思维统一员工思想、指引业务发展,把深化“三大”行动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全行的业务质量、风控能力、合规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是在“全力清前压旧”上下功夫。严控信贷风险源头,实施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强化“贷款三查”制度,特别是将贷后首次检查作为全行重点管理项目深入推进,着力解决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的问题。持续开展“劳动竞赛、挂图作战、全员清收”等重点活动,实行领导班子新增不良贷款月底分析例会制度,全员找原因、想措施、定责任,强力推进不良贷款防控化解,通过压旧控新,近三年新增贷款的逾期总额仅为0.52亿元,新增贷款不良占比持续控制在0.5%以内。目前,不良贷款余额2.55亿元,比年初下降8203.78万元,不良贷款率1.69%,比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
二是在“持续夯实家底”上下功夫。在高频调度、细化目标的基础上加大贷款利息催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准确研判全行发展形势,科学制定资本、拨备计提和利润分配计划,稳妥推进资本实力补充,不断厚植企业发展的资本基础。至3月末,全行资本充足率13.91%,比监管指标高3.41个百分点;利息回收率102.51%,比上年同期上升7.4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313.62%,较年初上升56.43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家底”得到不断夯实。
三是在“全面风险管理”上下功夫。重点关注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风险,健全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对流动性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客观预测,并采取应对措施。面对经济下行、疫情影响以及舆情风险压力等情况,通过强化组织、明确部门、疏通渠道,不断加强舆情风险的管控,实时关注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把各类舆情风险降至最低。
队伍建设有厚度 干事创业注入新活力
坚守定位、风险防控、聚焦主业的关键是全行580名干部员工的奋力拼搏和不遗余力,通过提升队伍硬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省联社“四好班子”荣誉称号和普惠金融发展、综合收益、风险防控等七个单项奖。
一是文化引领潜移默化。大力培育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严管厚爱的家园文化”,打造“以人为本、培育精神、服务发展”的文化理念,倡导“一家人、一起拼”的文化情怀,发挥企业文化“润物无声”作用。一年以来举办各类比赛、活动及文艺汇演90余次,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展现了全体干部员工朝气蓬勃、斗志昂扬、锐不可当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提高了团队融合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以“年龄配置科学性、专业覆盖全面性、工作历练综合性”为方向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全力打造符合发展转型新要求的中层队伍。目前中层干部占比由21%下降至15%,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原来的78%提升至93%,中层干部队伍层级分布更加均匀,老中青梯次搭配更为合理,干部结构更加优化。实施“瘦身强体”计划,精简机关人员、配强一线营销队伍,完成15名员工转岗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占比首次突破30%,让更多“新鲜血液”在“支农一线”服务客户、锤炼成长。
三是赋能培训走向深化。依托“惠宁学院”的设立,将各条线部门自行组织开展的课程培训、师资建设、网络及直播资源等进行有效整合,打造“线上+线下”“对内+对外”的综合教育平台,达到服务发展、汇智赋能的作用,不断革新本行培训方式、培训理念和学习体验,持续深入“银行+高校”培训模式,加大“送出去、引进来”双向培训力度,年均培训1100余人次,为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管理目标强化内核、夯实基础。
(作者系江苏睢宁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