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相继对多个互联网平台App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App下架,掀起舆论一片哗然。这几年,国家网信办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一些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早在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即决定开展App安全认证工作,对 App收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等活动进行合格评定,并指定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作为此项认证的认证机构。
App安全认证适用于任何具有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App。App安全认证通过后,CCRC将颁发认证证书。那究竟如何开展App认证工作呢?目前主要依据《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实施规则》以“技术验证+现场审核+获证后的监督”的模式开展,认证流程为:
1.申请受理
申请方向认证机构提交申请材料,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文件审核,向申请方反馈受理决定,对于受理的申请,申请方需确认技术验证的App名称和版本信息。
2.技术验证
认证机构指定的检测机构依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技术验证,出具技术验证报告。技术验证采用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核查结合的方式。实验室检测时,检测机构按照申请书中描述的样品获取方式获取样品,在检测机构场所实施检测;现场核查时,检测机构到申请方运营现场进行评估。发现不符合时,检测机构向申请方出具不符合报告,并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中止认证过程。
3.现场审核
认证机构按照现场审核规范实施现场审核,出具现场审核报告。发现不符合时,认证机构向认证申请方出具不符合报告,并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中止认证过程。
4.认证决定
认证机构根据申请资料、技术验证结论和现场审核结论等进行综合评价,做出认证决定。认证决定通过后,认证机构向申请方颁发认证证书,并授权获证App运营者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认证决定不通过的,终止认证。
5.获证后的监督
认证机构对获证App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重点监测:渠道一致性、版本一致性、持续合规性、认证标志使用合规、安全性等内容,并开通了网民监督投诉举报渠道。同时,获证App运营者对获证App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情况进行自评价。当出现如下情形时,获证App运营者应向认证机构提交自评价报告:
(1)获证App的分发渠道发生变化;
(2)认证标志使用情况发生变化;
(3)获证App隐私政策发生变化;
(4)获证App收集、处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类型、方式发生变化;
(5)获证App运营者对所收集个人信息的共享、转让、公开披露的对象、方式和目的发生变化;
(6)获证App运营者收到获证App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投诉举报。
App安全认证工作将利用市场选择机制的淘汰和正面示范效应,引导App运营者进一步规范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转让等行为,在一些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关键领域,形成事实上的安全准入门槛,为数据安全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为努力营造起健康的App安全生态,减少各行业管理部门的重复检测和评估,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在CCRC承担的2020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计划“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安全测试”项目中,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已通过CCRC的检测能力验证。CFCA能为App研发、测试、部署、上架、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提供质量与安全合规把控,以一站式服务提升企业机构的App整体运营水平。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