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作为目前唯一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战略合作伙伴”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中国银行发布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金融时报》记者27日从中行了解到,在连续三届服务进博会经验的基础上,中行依托全球网络、综合服务、外贸服务、会展经验、网点服务、国际人才等优势和专业特色,贯彻“融通全球新机遇、汇聚进博促发展”理念,继续为第四届进博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
三大层次升级服务品质
根据刚刚发布的第四届进博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此次中行推出了包含“基础产品服务”“特色产品服务”“专属产品服务”三大层次在内的服务方案。
在基础产品服务领域,中行将提供线下线上全流程全平台服务,依托设立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近3000平方米的虹桥会展中心支行和5.2号馆西侧临时网点,结合自助机具、综合服务咨询台,实现现场金融服务全覆盖。同时,依托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微”银行等全平台入口,中国银行将提供各类个人及公司客户金融服务和咨询服务,实现任意平台一点接入,顷刻实现全面对接。
在特色产品服务领域,中行则将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以及在外汇外贸领域、大型活动服务领域的丰富经验及专业特色,为参展机构提供全球领先的国际结算、科技金融、跨境电商、普惠金融服务,让全球客户尽享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
据悉,中行贸易金融产品多达百项,包括基础结算、单证服务、担保服务、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大宗商品、供应链融资等十余个品类。
在科技金融方面,中行则为参会企业定制“中银全球智汇”(GPI跨境汇款)、在线供应链、在线无纸化单证等各类在线金融服务方案,同时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手机银行服务。
针对跨境电商进口海淘、保税仓库等不同模式,中行将为进口、出口的不同场景,提供反洗钱、国际收支申报、定制化跨境资金清算、物流费、行邮税代扣等全自动处理。
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特点,中行提供“中银信贷工厂”模式线下融资服务以及“中银企e贷”系列线上融资产品,并为参会小微企业提供开户结算、授信融资、跨境对接等综合服务。
作为三大层次服务之一,中行在专属产品服务领域,则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机遇、新热点,升级打造了以“聚、融、云、赋”为主题的服务方案。
四大特征凸显服务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服务升级的新亮点,中行此次综合服务方案突出了“聚、融、云、赋”四大特征。
“聚”,是指将跨境、教育、银发、运动四大战略级场景建设与进博会服务深度融合,整合一站式生态场景建设资源,以服务进博会为核心,打造“一点接入、全景响应”的“金融+场景”模式,开创生态金融服务新范式。
“融”,是指融通境内外资金,继续完善涵盖公司金融、普惠金融、交易银行等在内的各类表内外、本外币融资产品,优化针对进口博览会客群的相关服务流程,提升境内外资金融通的便捷性、适配性、安全性。
“云”,是指通过丰富线上金融服务渠道、促进跨境交易,发挥中银环球智能交易银行服务优势和外贸线上金融服务特色,依托iGTB NET企业网银、手机银行平台、电子交易平台、E融汇等各类渠道,适配跨境交易中的各类场景,充分满足个人及企业客户的交易产品服务需求。
“赋”,是指赋能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契合度。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并持续加强与各地碳排放交易所合作,为碳排放相关交易所和投资者提供综合性、全流程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根据进博会多样化主体、多类别业务需求,创新打造四大主体、八大项目的“4+8”进博场景数字货币全生态服务方案。
据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境外疫情形势仍显严峻的大背景下,中行已借助海外机构力量开展数场“云招商”线上推介会;在境内则协调各地分行,协助进口博览局全程参与各站路演活动,促成客户提前接洽成交。
“下一阶段,中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持续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继续为进博会保驾护航,全方位助力进博会‘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中行上述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