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央行的顶层设计。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1年会上表示,在低碳转型过程中,一方面对于传统高碳行业有比较大冲击,但是其中也有很多新的生产投资机会,生产率的提高可能会因为低碳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从而推高自然利率水平,这就增加了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空间,需要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做出响应。
作为货币政策当局,央行究竟如何应对经济低碳转型的挑战?
据王信介绍,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央行可以从以下两条路径出发,着力推动经济绿色经济转型:
第一,鼓励对能源转型、产业转型提供长期的融资,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有大量的投资,现在可能还存在着巨大投资缺口,长期投资非常重要。央行可以动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的项目,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通过市场化机制来提供长期的融资。
第二,央行能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这样同样也有助于动员大量的民间资本来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央行能做的包括建立统一绿色金融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强化信息披露等等,来减少不确定性。
事实上,央行过去这些年所做的工作也顺着这两条路径展开。王信详述了央行采取的五项积极措施:
一是合理评估气候政策对通胀产出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二是通过碳减排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央行应该发挥更大更积极作用,支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但是不应该损害物价稳定为代价。
三是在对银行的绿色债券、绿色贷款业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评价办法,适时开展更全面的金融机构绿色业务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激励和约束。
四是支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发展碳中和等更多金融产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资绿色低碳领域。
五是高度关注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避免气候金融风险和宏观经济的冲击。央行应该要求推动金融机构进行气候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同时央行也应该要对整个金融系统、宏观经济以及气候风险做出评估和压力测试。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