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董希淼:研究上市银行年报,让我与它结下难得因缘

    董希淼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1-11-10 08:47:53 上市银行 董希淼
    董希淼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1-11-10 08:47:53

    核心提示我相信,我们还将一起见证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由大变强,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从业者和研究者,我长期在商业银行工作。我与《上海证券报》结缘,既有偶然的因素,更有必然的一面。这段偶然之中有必然的因缘,将我与《上海证券报》紧紧连在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上市银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相信,我们还将一起见证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由大变强,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5年7月,我离开工作15年之久的一家大型商业银行,进入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负责筹建研究院并担任执行院长。2015年底,在时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的支持下,依托《中国银行业》杂志,我与业内从事研究工作的胡婕、杨驰、杨芮、李琪、陆岷峰等朋友们,联合发起成立上市银行年报研究小组,率先对上市银行年报进行专门研究。

    当时,我国上市的银行一共只有16家,呈现“5+8+3”(5家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格局。尽管如此,16家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占我国银行业近七成。我们坚持"源于年报,深于年报"宗旨,构建研究分析框架,分别从战略管理、资产负债、业务发展、资产质量等维度对上市银行进行分析研究。2016年底,我们完成第一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报告,并于2017年初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6)》。2017年3月,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业界和学界精英齐聚一堂,对上市银行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探讨,我代表研究小组发布了报告主要内容。报告发布后,《上海证券报》对报告进行专门报道,重点关注了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问题。由此,我与《上海证券报》直接结下了缘分。

    上市银行年报研究小组成立之时,正是我国银行业不断发展、上市速度加快之际。到2016年末,我国上市银行数量已经增至37家。2017年7月,《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7)》再次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9月,在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下,由《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主办、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协办的“首届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在论坛上,作为报告主编,我代表编委会发布了《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7)》报告。报告从盈利、业务、效率以及风险等多个维度,对37家上市银行、150万亿元资产进行全面“体检”。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上市银行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但一些潜在风险压力或隐患仍有待解决。从战略方向看,零售业务、小微金融、金融科技以及集约式轻型化发展,将成为上市银行战略转型的新方向。四年后回顾,应该说当时的分析和预判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站得住脚的。

    《上海证券报》对上市银行论坛和报告予以了大力支持,专门派出记者到论坛现场,并对报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对扩大研究报告影响力、提升上市银行美誉度,都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银行已达57家,还有十余家银行正在排队等候上市。在上市公司中,上市银行虽然数量占比仅为1%左右,但体量庞大、影响巨大。《上海证券报》作为权威、专业的主流财经媒体,加大对上市银行的关注与监督,既是对上市银行的鼓励,也是对上市银行的鞭策。

    当然,我与《上海证券报》的缘分,不尽如此。2018年11月,《上海证券报》在北京中心举行第九届“金理财”奖评选会,我应邀作为评委参加,并代表全体评委做了发言。彼时,“资管新规”刚公布半年,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业务发展备受关注。我在发言中提出,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希望通过评选优秀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品牌,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多元化的投资理财参考。“金理财”活动自2007年创办以来,其专业性和影响力受到金融机构及投资者认可,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财品牌及产品评选活动之一。此后,我连续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金理财”评委。在2018年评选会现场,《上海证券报》不少记者主动找我要了联系方式,由此我也结识了更多的编辑记者。现在,《上海证券报》记者老师经常就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最新政策和前瞻性话题采访我,我与不少人已经成为朋友。

    作为一位长期的忠实读者,我还非常喜欢《上海证券报》书评栏目。该栏目介绍了不少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好书,撰写书评的多为业内资深人士。2017年5月11日,《上海证券报》以半个版的版面,发表了我的书评文章《让去产能与培育新动力两条河流汇合起来——读滕泰<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我在文章中建议,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一个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接新供给,服务新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比如,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着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提升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持续深化银行业改革,逐步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资本流动、不当创新等对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现在看来,这些建议仍然针砭时弊,还不算过时。

    董希淼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电子银行网专栏专家)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