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资管新规过渡期倒计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冲刺“最后一公里”

    来源:金融时报 2021-11-16 09:51:44 理财 银行 银行动态
         来源:金融时报     2021-11-16 09:51:44

    核心提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理财市场分析》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上升,占比达86.56%,较去年同期提高26.08个百分点。同时,新产品规模稳步增加,老产品加速退出理财市场,理财市场转型进程有序推进。

    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在今年年底结束,部分银行已经提前“交卷”,实现了理财产品净值化的全面转型,但是多数银行的存量理财产品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银行完成100%的净值化转型是否存在压力?银行理财业务未来又将聚焦哪些领域?

    部分银行提前“交卷”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临近,各家银行加快了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步伐。在上市银行近期披露的三季报中,多家银行透露了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转型情况。总体来看,当前净值型理财产品转型的势头良好,多家银行转型已经进入尾声。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祉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在今年三季度净值化表现高于预期。”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净值化转型平均数分别为80.62%、83.18%和93.70%,环比上季度增长分别为21.30%、14.08和11.49%,增速明显高于二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银行转型步伐依旧存在一定差距。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城商行表现突出,部分银行已经提前“交卷”,完成了存量理财整改任务。

    南京银行在近期披露的三季报中表示,报告期内,该行理财业务发展良好,截至9月30日,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成为全行业首批完成存量理财业务整改的商业银行之一,目前,该行净值型产品占比100%。杭州银行、上海银行、长沙银行的报告中显示,其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比例也均在95%以上。

    对于部分城商行优异的转型成绩,相关专家分析称,城商行因存量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部分规模偏大的城商行在理财转型方面较为积极,因此“船小好掉头”。

    相比城商行,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稍显缓慢。截止到9月末,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占比分别为86.38%和88.3%,而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并未在三季报中披露净值化转型的详细数据。

     100%净值化转型压力犹存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 虽然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明显提速,但所有银行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并非易事。

    “所有银行年底完成100%净值化转型的压力依然存在。”陈祉屹认为,“大中型银行存量资产规模大,非标资产消化存在痛点,导致各家银行转型进度差距较大;同时,市场整体还存在投资者保有刚兑预期、净值型产品被市场接受程度参差不齐、产品估值管理困难等问题。”

    对于未完成整改的存量理财产品应该如何处置?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市面上通行的非标资产压降方式为提前赎回、终止发行或回表核销。对表现良好的低风险资产,提前赎回及终止发行均为较好的处理方式;对已出现风险的资产,回表核销方式更为常见。

    面对转型压力,日前,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采取了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的举措。9月底,郑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中旬提前终止郑州银行“金梧桐月月盈2号”和“周周盈1号”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在11月初也发布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宣布拟终止“非凡资产管理翠竹2W理财产品周四普通01款”在内的61款理财产品。

    还有部分银行通过迁移理财产品的方式完成净值化转型。《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兴业银行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将该行发布的一款理财产品移交由其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进行管理。据悉,今年以来,该行已将旗下共计20余款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变更为兴银理财。除此之外,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都曾采取存量产品迁移的方式推进整改进程。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共计1340款银行理财产品迁移至理财子公司,其中,城商银行863款、股份制银行457款、国有银行19款、农商银行1款。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未来,保本理财产品将全部终止,银行理财也将迈入全面净值化的新时代。业内人士预计,银行理财将以净值化转型为重要突破,进一步丰富理财产品线,除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外,将渐进式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从而满足投资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配置需求。

    “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未来将直面与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的‘同台竞技’,理财公司在产品设计、投研体系、科技运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相对薄弱,还需要持续加大投入以应对挑战。”普益标准研究员李启明表示。

    兴银理财副总裁汪圣明认为,理财子公司的转型进展不仅反映在产品新老占比的数据上,更重要的还有给客户提供的产品业态形态、产品服务及客户体验的本质变化以及投研体系与能力的全面建设。这样才能更加满足社会各界对于银行理财各方面的期待。

    杭银理财总经理王晓莉表示,目前,转型才刚刚开始。现在的转型有三个任务要完成,即“转型+”“固收+”“科技+”,其中,“转型+”又包括资管转型和管理转型的问题。资管转型要在今年年底完成,但是管理转型刚刚开始。

    值得关注的是,从投资者角度出发,目前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保本保息的心理预期仍然较强,刚性兑付的传统理财思维根深蒂固,然而净值型产品不提供预期收益率,且通常存在较大的收益波动。因此有理财专家提出,要提高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仍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转变投资心态。此外,理财子公司也需要一定时间改进激励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多元化的净值型产品布局。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