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这一新政出台已有近5个月,银行存款利率发生了哪些变化,市场成效如何?11月18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实施一段时间以来,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成效显著。
具体来看,一是存款利率发生明显变化,短中期存款利率基本平稳,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有序。二是定期存款期限结构优化,定期存款中的长期存款发生额占比有所下降。三是存款在银行之间的分布保持基本稳定。
短中期存款利率基本平稳
长期以来,我国存款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个别银行因高风险经营、盲目追求规模而高息揽存,使得正常经营的银行也不得不跟随定价,陷入“囚徒困境”,出现“坏银行定价”问题。这阻碍了市场利率向存款利率的传导,一定程度影响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
2013年人民银行指导建立了利率自律机制,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进行自律管理。2015年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后,利率自律机制通过行业自律协商约定存款利率上限,约束个别银行的高息揽存行为,抑制存款市场非理性竞争,有效维护了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报告》表示,“但过去按照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确定的自律上限存在杠杆效应,使得中长期存款利率偏高,个别银行仍可通过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所谓的存款‘创新’来高息揽存,弱化了存款利率自律的效果。”
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乘以一定倍数形成,改为存款基准利率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央行表示,此次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后,活期存款和1年期及以内短中期定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基本平稳,2年期及以上的长期定期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所降低。既保障了银行自主定价空间,又能有效约束个别银行的非理性竞争行为。
优化存款利率监管
实施一段时间以来,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成效显著。一是存款利率发生明显变化,短中期存款利率基本平稳,长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有序。
数据显示,9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21%,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较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优化前的5月下降0.28个百分点。其中,2年、3年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较5月分别下降0.25个、0.43个和0.45个百分点。
二是定期存款期限结构优化,定期存款中的长期存款发生额占比有所下降。9月,新发生定期存款5.6万亿元,其中2年期及以上的长期定期存款占比为26.4%,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较5月下降10.6个百分点。
三是存款在银行之间的分布保持基本稳定。9月,全国性银行定期存款发生额3.7万亿元,占比约66%,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较5月上升3.2个百分点。其中,利率降幅明显的2年期以上长期定期存款,9月全国性银行发生额为7842亿元,占比53.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较5月下降0.9个百分点。
央行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畅通贷款利率传导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巩固好前期贷款利率下行成果,同时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保持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推动金融机构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促进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