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资金短缺方面,还有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产生了冲击。”上海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小微企业主赵先生直言。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当供应商和经销商出现财务问题时,核心企业的经营也会遇到阻碍,因此打通现金流至关重要。一方面是通过核心企业打通上下游资金流;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直接精准“滴灌”上下游中小微企业。
如何帮助产业链上长尾端小微企业获得便捷、高效的融资支持?近日,上海银行推出了“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线上化模式高效、便捷地获得银行融资支持。
直击融资“痛点”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供应链金融政策,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了推进产业脱虚入实、降本增效的重要金融工具。《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和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但是,人工办理操作风险高、业务办理周期长、供应商分布广流程繁、无法实现在供应链条上往更深层次的企业延展等问题,一直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上行e链”直指这些问题,聚焦大基建、医药、高端制造等重点行业,依托核心企业信用延展,降低产业链上游中小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同时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突破客户地域限制,为全国供应商提供在线、便利的融资服务,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拟通过标准化、线上化的金融产品为应收账款的卖方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提升资金的流动性。
延伸至上游供应商
据了解,“上行e链”依托产业链的真实交易背景,为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流程线上化、管理自动化、模式标准化的“端到端”反向保理金融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将供应商对于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赋予标准化“电子付款凭证”可拆分、可流转功能,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游N级供应商。
在企业筛选上,从政策支持、市场动态、区域发展特性等多角度,挖掘重点行业并锁定重点行业内头部核心企业客户。
上海银行的业务部人员对《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银行在收到材料后,会采取“系统+人工”的手段进行贸易背景审核,做到完全确保贸易背景真实、完整、一致。
而在产品设计上,“上行e链”有两个定位,一方面,依托核心企业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管控,将核心企业信用延展至其生态圈内1级至N级产业链客户;另一方面,加强线上化的产品建设,通过PC端、APP端等线上化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实现批量化服务。
流程线上化
在为客户提供线上化解决方案的同时,是否存在难点?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提高风控效能,保证客户身份及意愿的真实性、保证贸易背景真实性等。
这背后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比如在业务申请环节,“上行e链”就应用了人脸识别等手段,后台对接工商、公安数据,在线实现客户身份要素鉴权及意愿核实;在签约环节,使用数字证书技术、运用有效电子签名实现电子融资合同的签订,并将电子指令、电子签名等发送至有资质的第三方存证机构进行存证;在贸易背景审核环节,对接发票自动核验功能,实现发票数据在线系统验真;在质押登记环节,通过与人行中登系统直连实现在线的应收账款转让登记。
也因此,“上行e链”平台上线后,得到了客户尤其是中小微客户的一致认可,业务量增长较快。项目基于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上游N级供应商,由点至面,打破区域限制,有效降低了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同时基于线上化的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了客户的服务效率。
据了解,上海银行大力推进业务线上化、数字化转型,已与约200家核心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服务产业链上客户超7000户,线上余额近300亿元,业务增长迅速。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上海银行切实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上长尾端客户服务质效。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