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防范电信诈骗,熟知这五种常见套路!

    来源:哈尔滨银行 2022-02-18 09:16:47 金融 安全 金融安全
         来源:哈尔滨银行     2022-02-18 09:16:47

    核心提示节前节后各类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各种骗人的借口,针对不同群体步步设套,往往令人防不胜防。

    节前节后各类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精心设计各种骗人的借口,针对不同群体步步设套,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小哈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电话诈骗手法,大家对于此类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骗术一:喊你领取补助金

    作案嫌疑人冒充“财政局”等国家公务人员身份,通过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联系受害人,称其还有未领取的补助金,要求受害人联系某手机号。受害人联系该手机号后,对方自称是“财政局”工作人员,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节前节后是各类骗局的高发时段,千万不要轻信此类声称发放补贴的电话。补贴的发放都有严格规程,不会打个电话直接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发放。

    骗术二:假扮客服

    网络购物越来越受欢迎,双十一、双十二等各种促销活动更是让不少人铆足了劲抢购。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假扮客服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先登录购物网站的官方网站,拨打上面提供的电话,与客服人员的沟通,核实了解情况后,再做判断。

    骗术三:社保卡被停用

    社保卡电话诈骗手段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以领取社保补贴、医疗补贴或一次性养老补贴等为名义,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诱惑参保人员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拨打“社保机构”的电话咨询,然后诱骗泄露身份证号码及银行账号实施诈骗;另一种是以社会保障卡欠费被冻结为名,要求提供社保卡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引诱参保人员转账汇款实施诈骗;第三种则是假借社保经办机构名义,伪造虚假文件向参保单位或个人发放,以社保基金账户变更为名,要求参保单位或个人预交社保费,直接将资金转入某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社保卡和医保卡均没有电话、短信和语音提示业务,另外社保卡也没有透支功能,因此但凡遇到类似电话和信息,切记不要向对方透露自身身份信息和社保卡密码等个人信息。

    骗术四:冒充银行客服人员

    不法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改号器”的软件,将号码改成银行的客服号,再利用流动的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引诱接收人登录早已设计好的假冒银行网站,一旦受害人在这个网站上输入账户和密码,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网络转账,把受害人账户里的资金转走。

    防范措施:兑换信用卡的积分,最好是自己通过官网去登录网上银行或者是手机银行进行兑换,而不要通过点开短信上的网址链接以及论坛等其他网页上的链接。如在手机使用时看到的网站或链接不是银行官网,切勿点击登录,更不要输入账户密码。此外,不要将电子密码器产生的动态密码告知他人;不要随意拔打对方提供的所谓(包括“400”)咨询电话,应直接到银行相关部门或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查;不要轻易被对方银行客服工作人员的身份迷惑;不要轻信所谓的新政策,多问几个细节性问题就很容易让骗子露出破绽。

    骗术五:冒充公安人员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也是犯罪分子常用伎俩之一。骗子先电话告知受害人涉嫌犯罪,然后冒称“公安局”遥控办案,要求进行资金冻结,骗取钱财。

    防范措施: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也不会设立所谓“安全账户”要求转账,更不会索取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重要信息,接到类似电话“不相信、不理睬、不汇款”,并及时报警。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