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科创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从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它们抗风险能力偏弱,但并不是说中小微企业贷款只能靠抵押、担保,银行需要找到合适的服务渠道和风控措施。”2023年12月底,浙商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景峰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阐释科技金融如何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景峰表示,浙商银行举办了系列活动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自2016年起,浙商银行便开启科技金融探索之路。近期,浙商银行发布了科技金融服务方案,聚焦企业初创、取得订单、引入创投等10大场景,配套推出16大科技系列金融产品,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多元化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
景峰表示,浙商银行希望搭建平台,通过平台赋能的形式,帮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合作机会;通过生态圈的互补,帮助更多的科创企业,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其细分领域里做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景峰
【访谈】
经济观察报:在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大背景下,浙商银行如何发挥服务科技金融的优势来助力实体企业的发展?
景峰:浙商银行系统性地研究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以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践行善本金融”系列活动,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安排,真正把金融服务的落脚点放到服务经济发展和惠及社会民生上来。
2023年11月27日,浙商银行推出了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对科技等五大领域重点企业,给予较大幅度的利率优惠及费用减免,帮助“五篇大文章”所涉及的市场主体降低经营成本;打造全新浙商银行“善融”资产池生态体系,重构流动性服务六大场景,以生态帮助企业降成本。
在服务科技金融领域,既要着眼于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客群科技企业的发展成长,又要关注科创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面临的共性金融需求,通过“点面结合”,推动科技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比如说科创企业群体的融资可获得性有没有提高、利率有没有降低,在各类综合政策的支持下,它们是否看到了良性、正向的变化,行业生态有没有变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浙商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聚焦“五篇大文章”之首的科技金融,浙商银行充分发挥深耕8年的丰富服务经验,于2023年12月12日举行了“智汇科创 善行未来”科技金融服务发布会,启新科创企业全图景服务方案,并与浙江大学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用于衡量城市人才金融生态的量化模型——“人才金融生态指数”。
经济观察报:浙商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科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在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方面有哪些创新和产品?
景峰:近年来,浙商银行结合业务场景,应用数字化赋能和科技化手段,不断升级银行金融服务。以供应链金融为例,通过流程重构、授信创新、技术赋能、服务跃迁,形成“四通”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科技对金融的赋能无处不见,银行未来会是科技公司,对只懂信贷的人力需求会减少,对既懂模型又懂信贷的人才需求会大幅提升。
在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方面,浙商银行2016年推出“人才银行”品牌时就发现,部分人才缺少资金、项目商业化落地难,初创阶段的科技企业没有积累,更遑论抵押担保。因此,在核定这一类科创型初创企业时,浙商银行把“人才”作为最主要的核心因素,关注其科技水平、专业水平、产品未来商业化前景等,以此为依据核定贷款额度,帮助企业把最难的第一笔融资做起来。
近期,浙商银行又引入“企业创新积分”指标,与国家科技部相关单位合作,从工商信息、知识产权、投融资信息、招投标信息、创新能力等数据维度出发,利用大数据全面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特点的“创新积分”信贷量化模型,支持在企业无感知情况下,自动测算专属预授信额度。相信有了这个模型,我们会实现触达更有效率、评审更科学、额度核定更精准,不断扩充服务的朋友圈。
经济观察报:近期,浙商银行和浙江大学联合发布“人才金融生态指数”,该指数将如何发挥作用?
景峰:“人才金融生态指数”立足于专业人才的金融需求,希望通过专业化、可视化的数据,通过全局性、持续性的量化评估体系,客观反映、追踪、预测各城市人才金融生态和发展趋势,为人才创新和城市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通过运用“人才金融生态指数”,可以帮助专业人才快速获取各地金融支持创新的情况,寻求适配的创业地,尽可能降低摩擦成本、减少试错成本。比如某初创企业,关注到全国各地都在招商,且均提供很多优惠政策,但最关键的因素可能是当地相关产业配套、整体营商环境等是否有利于帮助其平稳度过初创期,进入成长期、成熟期。第二,这项指数会定期更新发布,每一次指数发布时所调研、收集到的问题,都是金融机构迭代、改进服务的机会,也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更便捷地获取企业真实需求的途径。第三,这项指数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希望未来可以获得市场认可,在此基础上叠加、衍生出更多挂钩指数的相关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才金融配置和服务需求。
经济观察报:浙商银行如何打造服务科创企业的差异化能力?
景峰:第一,浙商银行针对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聚焦企业初创、取得订单、引入创投等10大场景,配套推出16大科技系列金融产品,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多元化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
第二,浙商银行为服务科创企业建立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在总行层面成立科创金融部,建立了针对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创企业授权管理体系,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建立科创专营团队、专职产品经理、专职主审,给予科创客户绿色审批通道,为科创企业服务保驾护航。
第三,我们高度关注科创金融群体的融资成本,包括“惠企惠民十五条”举措中,对科创金融优惠力度最大,尤其是对新材料、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的科创企业,对专精特新、拟上市等客户主动减费让利。
第四,浙商银行着力打造服务科创企业的生态圈,不仅是自己行动,我们还联合了投资机构、中介机构,以及多个地方的高新园区等,通过“政银担风险分担”“外部投资+银行贷款”等联动服务方式,让科创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舒适、成长更高效。
浙商银行希望搭建平台,通过平台赋能的形式,帮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合作机会;通过生态圈的互补,帮助更多的科创企业,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其细分领域里做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未来,浙商银行将陪着科创企业一路成长,成为服务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最佳伙伴。
经济观察报:银行信贷支持科创企业融资一直是个难题,浙商银行服务科创企业已经有8年的时间,形成了哪些比较成熟的经验?
景峰:大量科创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从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它们的抗风险能力偏弱,但并不是说中小微企业贷款只能靠抵押、担保,银行需要找到合适的服务渠道和风控措施。
首先,人力资本便是一个最大、最好的隐形资产。我们推出的“人才支持贷款”,即建立在一套人才评级体系下,每个层级再匹配相应的产品;第二,从供应链的角度,企业拿到订单后,我们有多种方法帮它进行预判,进而创造很多订单,并且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企业解决订单生产过程中的用水、用电等融资问题;第三,我们与政府部门和大数据服务公司合作,比如,科创积分贷依靠第三方数据提供的专业化判断,从11万户里挑选出几千户创新积分高、创新能力强的客户进行服务,实现优中选优。第四,我们与优质的创投公司合作,在他们专业判断的基础上,结合行内评分卡,选择优质的科创企业重点给予支持。
总的来说,要通过有效渠道,去服务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创企业,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银行自己特色的风险评判手段,长期跟踪、长期陪伴企业成长,才能真正实现银企共赢。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