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是打破技术孤岛的实现路径,统一技术共识与标准对于金融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至关重要。为切实化解隐私计算技术平台壁垒,推动金融业数据要素在异构隐私计算平台间的有序流通共享,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数据专委会组织开展了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工作,中国银联牵头,联合主要商业银行、科技公司、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机构、检测机构、开源社区等50余家单位联合共同推进。经过18个月的深入研究与协同攻坚,互联互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金融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是依托联盟平台,建立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工作机制。以联盟规划互联互通系列课题为载体,逐步形成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工作机制。工作组以“安全互通、兼容开放、生态共融”为宗旨,从隐私计算发展需要及互联互通难点挑战出发,按照“自上而下”思路从中立组织、产业联盟层面推动行业级互联互通框架共识形成与标准规范研制,按照“自下而上”思路以多方协同实践的方式推进技术攻关与互通验证。通过“技术+标准”的双轮驱动,深入开展调研,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各参与方的优势,朝着推动行业级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实际落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二是充分讨论弥合分歧,形成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统一技术框架共识。工作组提出的框架充分兼顾技术改造的可实现性与产业生态未来的发展需要,深入解析隐私计算基本元素,以模块化提升通用性,有效解耦资源协同与算法调度,重点关注互操作性与安全性。基于框架共识,工作组汇集众智,攻关其中十余项互联互通关键技术,所形成的成果《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研究报告》于2023年5月正式发布,受到业界高度关注,相关工作得到了通信、互联网、能源电力、数据交易所等行业的积极反馈与响应。
三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协同开源社区制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接口规范。以互联互通统一框架与技术攻关为基础,全面考量金融业数据要素流通痛点难点、隐私计算发展需要及产业各方诉求,研制标准《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平台技术规范》,并配套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入细化到API接口层级。2023年12月,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技术文档v1.0版本在FATE以及隐语开源社区正式发布,为互联互通落地验证提供依据与支撑。
四是开展技术验证,检验隐私计算互联互通框架与规范可行性。按照工作组所制定技术框架和接口协议,由中国银联联合3家科技厂商以及FATE开源社区,完成了对各自隐私计算平台的适配性开发改造。2023年11月,金融业首例跨多方异构隐私计算平台和算法的互联互通验证完成,互联互通框架、功能模块与各层级接口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得到完整验证,为后续行业内规模化普及与落地应用奠定基础。
金融行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统一框架共识的成功达成及标准规范的顺利验证,有助于提升隐私计算行业整体的安全性与标准化程度,优化业界产品技术架构;有利于隐私计算技术在金融行业快速普及应用,并推动金融行业数据要素流通良性生态的构建;有益于促进跨行业的数据合作,通过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的技术引领与产业实践,提升金融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专家点评:金融行业数据要素流通需求迫切,隐私保护要求较高,隐私保护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合规高效流通的难点痛点。隐私计算因其“可算不可见”的特性成为打破“数据孤岛”的关键技术,但隐私计算平台差异仍然限制了跨平台的数据流通。
依托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中国银联牵头,组织主要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检测机构、开源社区等业界50余家单位组成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工作组,协同攻关金融业隐私计算互联互通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作组秉持“安全互通、兼容开放、生态共融”理念,统一框架共识,建立标准规范,开展技术验证,探索场景应用,提出了金融业异构隐私计算平台互联互通框架与标准,涵盖隐私计算多种技术路线,有效解决了互联互通产业协调与技术整合难题,并与通信、互联网、能源、数交所等重要行业机构积极沟通交流,持续在技术上对齐拉通,支持跨行业数据要素流通,发挥了技术与标准引领作用。
(稿件来源:机构投稿)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