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今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按照已经印发的《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能力,还要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试验验证平台。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在已有的178家国家高新区、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基础上,今年将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等工作,推动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发挥更大作用。
18部门联合印发最新行动计划:开展6G、区块链等核心标准研究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从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北斗规模应用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瞄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演进路线等新场景升级,强化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开展6G、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
金融科技又成银行春招重点!银行持续加大数字金融投入 有机构三年投入280亿
随着“金三银四”招聘旺季逐渐深入,银行2024年春招“抢人大战”也愈发白热化。3月22日,民生银行招聘接连发布南京分行、上海分行、深圳分行等8家分行的春季校园招聘公告。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从国有大行到股份行再到城农商行,多数银行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依然旺盛。与此同时,也有银行发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或是构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或是举办数字金融训练营等等。
兴业银行顺利通过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验收
2024年3月26日,兴业银行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验收,成为全国第二家通过集团试点验收的企业。国家档案局经科司副司长蔡盈芳、福建省档案局局长陈熙满等出席会议,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副行长孙雄鹏及总行办公室、兴业数金公司相关负责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建设银行张金良:加大对“新基建”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服务力度
3月25日,记者从建设银行获悉,建设银行党委书记张金良24日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并在25日下午的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专题研讨会上发言。张金良在发言中表示,建设银行将全方位、全链条、系统性地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金融科技能力,努力构建自立自强、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数据治理,有效利用数据要素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改善服务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控水平,全面增强服务数字经济本领。
苏宁银行“更名”获批 江苏苏商银行延续六个“不变”
3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核准批复江苏苏宁银行更名为“江苏苏商银行”。江苏苏商银行公告称,在名称变更后,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利义务由江苏苏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依法承接,原有的业务关系、法律关系和服务承诺保持不变,以原名称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在其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金融监管总局拟建立数据分类分级标准 保障数据安全、金融安全
3月22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监管司就《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规范银行业保险业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金融安全,促进数据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3日。
去年国有六大行合赚近1.38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均降
3月28日晚间,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披露2023年业绩报告。至此,六家国有大行2023年“成绩单”已全部揭晓。整体来看,2023年,国有六大行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国有六大行2023年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合计归母净利润近1.38万亿元。截至2023年末,6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2年末均实现下降。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