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利用线上平台支持国家以旧换新:意义、挑战与对策

    肖璧微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5-03-31 14:51:30 银行 国家以旧换新 数字金融
    肖璧微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5-03-31 14:51:30

    核心提示银行作为经济生产活动的“起搏器”,利用好线上平台支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既是政治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自身业务领域的有效途径。

    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要进一步加大以旧换新政策的推行力度。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以旧换新政策对提振国内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银行作为经济生产活动的“起搏器”,利用好线上平台支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既是政治使命担当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自身业务领域的有效途径。

    一、银行利用线上平台支持以旧换新的意义

    (一)消费者层面:打造更加友好的服务体验

    从便捷性方面看。线上平台提供随时随地的掌上服务,消费者无需到线下网点或实体店办理复杂手续,通过手机就能一站式完成全部流程。例如,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绑定银行账号,在选购支付环节能够智能识别、审核和抵扣,一键享受按满减后的金额支付。

    从透明度方面看。线上平台能够清晰展示以旧换新政策的具体执行细则、补贴标准和参与流程等,方便消费者随时查看,并提供线上客服咨询帮助。消费者申请专项消费品补贴后,能够实时查询申请进度和贷款审批状态,各方信息透明公开,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从经济性方面看。银行可以将各种优惠活动嵌入至线上平台的业务办理环节,通过利率优惠、满立减等活动形式让利于消费者,让消费者以更加实惠的经济成本享受到政策福利。

    (二)银行层面:提升经营质效和品牌形象

    在业务拓展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能够提升银行线上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带来消费贷款的增加,从而拓展更多客户群体。特别是参与以旧换新的客户多为年轻群体,为银行线上拓展年轻客户提供了有利契机。

    在品牌塑造方面。银行通过深度参与国家以旧换新政策,能够体现社会责任担当,且线上平台具有客户规模大、连接广、传播快的特征,能够进一步增强银行在客户中的美誉度,塑造金融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巩固客户忠诚度。

    (三)社会层面:促进内需拉动和产业升级

    在促内需拉动方面。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平台宣传以旧换新,能够将国家政策快速、广泛地传递给消费者,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参与以旧换新,从而刺激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内循环良性发展。

    在促产业升级方面。利用线上平台在供需两端提供支付、贷款等金融支持,有利于加速消费品更新换代,帮助企业扩大研发和创新投入,逐步向绿色、高端、智能方向转型,带动产业体系整体优化升级。

    二、线上平台支持以旧换新面临的挑战

    (一)平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难题

    消费端方面。线上平台弱化了对于用户和零售商家以旧换新资格和交易过程的实地核查,给欺诈行为以可乘之机,增加了银行进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难度。例如,消费者和商家虚构、串谋以旧换新信息套取贷款资金用作他用,银行贷前审查失效,信贷回收不确定性增大。

    供给端方面。银行通过线上平台引流授信支持以旧换新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由于平台阻隔和平台层层叠加,会严重降低银行对于信贷业务的穿透全流程管控,信贷业务稳定性下降。例如,引流平台严格屏蔽银行触达末端贷款企业,银行难以掌控核心风控环节。

    (二)跨系统对接的技术安全难题

    数据传输方面。银行支持以旧换新需要与第三方企业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可能因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的差异,导致跨平台数据传输不畅、信息不匹配等问题。

    网络安全方面。以旧换新业务涉及大量资金交易及敏感信息,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会加大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风险,银行要保障客户的数据和资金安全,进一步提升了对平台系统的管理压力。

    (三)业务全流程运营管理难题

    流程协同方面。以旧换新依托银联、电商等多个线上平台,包括资格审查、旧品回收、新品购买等多个环节,涉及线上、线下多方主体,在各阶段易产生信息传递不及时、衔接不准确等问题,增大了银行消费者信息整合难度。

    客户服务方面。消费者对于线上操作银行业务不熟悉,叠加对以旧换新政策细节不了解,会有较多的客服咨询服务需求,同时也可能会衍生大量的业务纠纷和投诉,需要银行增大人力物力成本投入来处理客户问题。

    三、对银行支持以旧换新政策的建议

    (一)强化风险防控

    拓展数据来源。在银行内部数据和征信信息基础之上,广泛收集客户行为数据、本地化特色数据等外部信息,如个人客户的消费习惯、用水用电,企业客户的交易行为、舆情情况,同时应增加对引流平台业务数据的采集,多维度综合评判信贷业务风险。

    建立预警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智能分析海量客户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客户行为、业务经营等异常情况,精准预判客户欺诈、资金链断裂等恶性事件,迅速采取终止授信、债权登记等措施,降低信贷业务风险和损失。

    完善授信模型。根据业务特点,选取适当建模方法,加强模型合理性论证和后续实用性验证,同时应加强对宏微观市场动态的分析,不断对授信模型进行迭代升级。例如,当国家采取系列财政政策后,企业客户的税收缴纳情况会发生变动,影响授信模型的判定结果。

    (二)优化平台功能

    整合平台功能。将以旧换新资格审查、交易支付等不同平台功能集中到同一平台之中,减少平台间跳转次数,降低客户不同App下载数量和跨平台操作繁琐程度,提高客户平台使用体验。

    统一进度管理。打通信息壁垒,集中管理以旧换新业务数据,在银行线上平台内为客户提供以旧换新申请进度查询服务,方便客户随时了解补贴发放、旧品回收、新品购买等各阶段进展情况。

    保护用户信息。银行线上平台应适度采集客户信息,对于收集到的客户信息,应明确信息敏感程度和重要性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严格的信息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传播范围,加强数据加密手段防止非法泄露,引入先进的防御技术抵御恶意攻击。

    (三)加强合作与宣传

    联动多方主体。与政府部门、回收企业、零售商家、生产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协同制定旧品回收流程和价格评估标准,推动搭建线上以旧换新生态体系,为各方参与主体提供线上沟通交流平台,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深度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精准宣传推广。基于线上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等前沿信息技术对用户偏好、购物习惯等进行分析,向有以旧换新需求的目标用户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并匹配相关优惠活动,提高以旧换新政策普及程度和活动参与度。

    开展用户教育。在银行线上平台开辟以旧换新政策解读、活动总览专区,利用情景漫画、简短视频等通俗有趣的表达方式向用户讲解政策和活动细节,提高用户认知,同时针对共性问题准备统一的客户问答,为客户提供智能客服服务。

    (四)丰富金融服务

    提供专属产品与服务。结合汽车、电动自行车、家装、家电、数码产品等以旧换新领域,利用线上平台提早介入目标客群,调研客户贷款意向,为有以旧换新需求的消费者设计差异化、多样化的专有信贷产品,为有升级改造需求的企业提供专项再贷款等融资咨询服务。

    灵活支付方式。在银行卡支付基础上,银行线上平台可内嵌第三方便捷支付等多样支付方式,满足客户不同的支付选择偏好,同时针对以旧换新商品推出满减、分期免息等优惠活动,可在支付阶段直接“丝滑”办理。

    降低融资成本。针对优质的以旧换新消费贷款客户,在风险可控、定价合理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首付比例、调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降低消费者以旧换新“门槛”,缓解消费者资金压力。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