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网(微信公众号:cfca-cebnet)联合全国70余家银行发起“2016金融科技引领银行未来”征文活动。以下为热心网友通过网络渠道投来的稿件。
作者单位:内蒙古银行总行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互联网正在深入到大众生活中。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从“互联网+”中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使得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而并非简单的“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拿我们自身体验来说,网络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正如水和电一样,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了网络,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知晓天下大事;鼠标一点,键盘一敲,一封邮件轻松发到千里之外;海量信息资讯排山倒海般充斥着我们渴求知识的大脑……
互联网+金融
新事物的产生总体现出一种客观需要,金融领域“宝宝”们刚出生的时候,传统银行人觉得他们简直是妖孽,二维码支付也一度受到人们的怀疑,但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从2013年以在线理财、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等为代表的细分互联网嫁接金融的模式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互联网金融已然成为了一个新金融行业,并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选择。
当银行遇上互联网
银行与互联网的产物,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互联网银行。2015年1月18日,腾讯是大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试营业,并于4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其成为我国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的互联网模式,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节省了传统的网点建设和管理安全等成本、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节约了客户跑银行网点的时间成本等;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客户不受时间、地点约束随时可以办理银行业务;通过网络化、程序化交易和计算机快速、自动化等处理,大大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的效率。
然而这只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中的一类。我们作为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事实上,大多数银行已经经历了从传统的银行物理网点,到线上的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的开发等一系列过程,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与互联网+的大潮相见恨晚,如何轻松玩转,更多的是倾向于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或者和互联网公司合作。
怎么看互联网+银行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一路向好的政策趋势必定刺激银行机构创新发展,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传统银行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带给客户的体验感。首先是成本低廉。作为客户,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我可以不用去排队,有更多的服务渠道、产品可以选择,保障我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使用成本。然后是简单便捷。既已确定的服务方式,在保证资金、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流程越简单我越喜欢。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不断创新的信息科技基础之上。强大的技术手段敏捷的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并迅速完成审批交易,大大方便了客户,缩减了传统银行物理网点较高运营成本使得客户可以享受更多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
毕竟是探索中前进,不断互联网化的银行在管理中还需重视其先天不足。首先是风控弱。互联网金融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信用风险与网络安全风险并存,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大量的后台风险审批流程、IT系统和客户支持在新型技术环境下的操作风险防范也会是一大挑战。二是监管弱。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监管和法律约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监管政策是否会随着监管理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都存在不确定性,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我的“互联网+银行”观
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我们也正努力成为勇敢的互联网弄潮儿。然而,如何冲出漂亮的浪花,已不仅仅是致胜关键,甚至还关系到我们的生存。
首要的便是结合实际。我们现已开展的互联网+业务,已是渠道多样,品种丰富。现在我们应引导更多的客户来体验,充分发挥现有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式,综合评判利弊之后,结合行业趋势和监管要求可做适当改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科技建设水平,将互联网风险管理向传统业务风险管理看齐。努力延伸服务范围,响应政策导向,践行普惠金融,创新服务方式,让互联网营销在传统营业网点落地,让互联网和银行相互贯通,融为一体,既有实体网点的存在感,又不失互联网化的时髦劲儿,致力成为踏实的,让客户满意的互联网化的银行。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