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记”由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民商智惠共同打造,携手银行合作伙伴,就互联网时代银行业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剖析,思考、探索、寻求行业转型升级之道,迎接行业变革,共同构建金融新生态。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主基调,商业银行、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作为数字时代的排头兵,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升级,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银行服务早已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加持的手机银行等形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图:郑永
互联网“老炮儿”郑永,有着近二十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他先是做了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后又在另一家互联网公司转职做了技术,如今他已是国内某城商行互联网银行部的掌门人,专业跨界,行业跨界,逆流而上。从乙方到甲方的跨维度经历,使他在看待银行数字化转型时有着不同的体会和想法。
银行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找准突破点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地演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而在郑永看来,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银行切入点是不同的。
他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扩宽了银行业务的纵深,提高了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智能性,更重要的是能帮助银行把业务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比如说,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银行业务嵌入到手机移动端,才有更多更大的空间去触达客户,为客户创造更大的服务机会和可能性。
郑永认为,相对于大行比较注重前台运营和网点场景,城商行在这样的历史阶段转型过程中,从自身和市场这两个角度综合切入,而传统的电子渠道转型则是切入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城商行扎根于当地,离客户比较近。业务过程中的视觉体验、操作体验,还有安全体验等等有一些新的表现或改变,客户就能感受得到,并且能第一时间给予反馈,因此能形成一个好的循环,不断提升和完善银行自身业务。
二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出现的新技术,比如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目前在金融领域应用技术门槛降低。城商行有能力将这些新技术使用到日常业务中去,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三是客户的接受成本在降低。银行在相对成熟的渠道或产品上,持续迭代或升级产品,客户的教育成本、接受成本是降低的。
“乐高模式”——打造城商行“差异化”竞争策略
在如今银行业都纷纷借助金融科技推动业务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下,城商行普遍认为要进行“差异化竞争”,而让郑永长期思考的是:这个差异点体现在哪里?一种层次是“人无我有”,但随着技术的应用普及这种差距不会太大;另一种层次是“人有我优”,而这种差距就不是短期内能补上来的。在他看来,城商行的差异点具体以两个不同的路径和目标市场来体现,一部分是移动端的策略,另外一部分是一种新形式的对公服务,这也是城商行差异化的战略重点。
今年两会,总理的报告有八个字让人印象深刻:留住主体,赢得未来。在郑永看来,民营企业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它们不仅有生存危机感,更有自身天然的竞争性。要把银行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放到企业的财务室里去,通过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达到“银企互融”的目的。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对于银行来说,通过财务室这个“桥头堡”来触达更多的上、下游,从而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也节省了沟通和信任成本。
企业的财务室为什么会被比喻为对公业务的“桥头堡”呢?通过长期的行业观察,郑永发现,无论各行各业从事的业务形态差别有多大,但企业财务室原理都基本相同,类似于乐高的原理,有标准化元素,没有标准化产品。根据企业客户的需求,对应自己的产品、服务内容,按需求调配、包装自己的产品,从而跟企业的财务标准对接起来。
特别是在疫情之后,实体经济还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小企业竞争压力很大。在这个时候,以低成本、数字化、便捷化的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对公服务,这就是城商行差异化战略的体现。
面对“流量”,银行应该保持理性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跟头部科技平台合作,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流量平台推广来达到获客的收益。面对这股流量热潮,郑永认为,银行选择与头部科技平台合作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更应理性的看到背后的本质和风险。
银行通过与头部科技平台合作,从业务结构和数字上来看,好像是获客,但究其本质,我们获得的是量,而不是客户,尤其是纯消费类贷款,纯信用类贷款,银行获得的是业务量,而不是客户,因为绝大部分人的消费需求不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质的变化,所以说市场总需求量是相对稳定的,它的承载量是有限的,而过度授信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风险的产生。
同时,银行要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主动地去成长。通过合作,哪些技术和方法能够延续下来,变成银行自身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下一步要怎么走,应该是很多银行比较重视的。
城商行科技人才发展战略:“自我培养”综合性人才
近年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银行年报中的高频词,而科技人才发展也越来越多的成为银行战略定位之一。作为城商行互联网银行部门的掌门人,郑永在看到行业痛点的同时,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人才永远都是匮乏的,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的。城商行在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方面确实是存在劣势的,虽可以出高薪,但问题是高薪不一定能买来忠诚度。
郑永认为,城商行在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上应该采取“自我培养”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城商行要善于从合作伙伴或服务商身上去交流、学习和不断地成长;同时,银行要善于培养既懂业务也懂技术、了解客户熟悉市场的综合性人才。因为银行的人员编制是有限的,如何能够让个人的产能更高、价值更大,这才是城商行在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上应该去研究的一个课题。
采访花絮
中国电子银行网:能简单叙述一下您的职业经历吗?这些工作经历对您有哪些影响呢?
郑永:大致上来说,应该是三个方面吧。第一个是互联网行业,但这个互联网行业里面有很多细分,互联网是一个大的概念;第二个是金融科技公司;第三个是银行的从业者,在互联网银行领域的从业者。
经历过甲方、乙方,有时候会占点便宜,一是有同理心。从合理性上来说,你能够理解得更多一些。二是乙方视角。其实,乙方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我要知道乙方的局限性在哪里,这样,我就能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扬长避短。
中国电子银行网:您在工作中的管理风格是什么样的?
郑永:在工作中,我会要求下属“说人话、接地气”。我一直给他们灌输一种意识,产品是给客户用的,对客户就要用简单、明了,接地气的话让客户听得懂。其实,这也是围绕客户打转转比较有效的方法。举个例子,一个金融学博士去给一个五十岁跳广场舞的大妈解释理财产品,大妈不一定听得懂,但是大妈却能看懂余额宝里每天的收益,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余额宝简单明了,也能让人每天看到收益能开心。
中国电子银行网:您对于互联网银行的热爱和动力来自什么?
郑永:银行永远是金融市场主体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基础设施。现在的核心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我的动力就是源于对这种新业态银行的乐观,所以,如果你认为目的地是很开心的事情的话,路上你就不会再有阻碍。
这就像环球旅行一样,有的人一边游学一边旅游,目的是去下一个让他神往的地方,这个过程中他吃了很多苦,但你会发现那样的人整体上是很快乐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对目的地的向往。相反,这个过程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过程就是什么呢?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就OK了。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