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银行业为赛事活动提供了信贷资金、支付结算、银行网点、数字科技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保障,冬奥主题营销、数字人民币、场景黑科技等也展现了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主题数字营销“高转化” 数字人民币“最亮眼”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冬奥主题信用卡,通过手机银行等数字渠道,开展丰富的营销活动。此外,部分银行还定制主题贵金属、理财、衍生周边等产品,以满足投资需求、迎合市场热点。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银行业在数字获客方面加大投入,主题营销有助于吸引潜力客群的注意力,提升营销的触达率和转化率,以冬奥主题开展借势营销活动,可以促进银行客户的活跃度,为客户画像提供更多数据支撑,是精细化运营的有益尝试。
数字人民币支付无疑是本届冬奥会金融服务的科技亮点,五色手环钱包、智能电子证钱包、虎年生肖钱包、钥匙坠钱包……形态各异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备受欢迎。
据悉,中国银行独家承担冬奥安保红线内的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和“硬钱包”两大试点服务工作,客户通过个人手机就可以完成“软钱包”的开立、充值、消费、注销等操作,“硬钱包”以实体钱包的形式提供服务,对应卡片、手环等实物冬奥专属产品。境外来华人士可根据自身需要申领硬钱包,或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后使用境外手机号直接注册并开立匿名四类钱包,用实物货币、外卡便捷兑换数字人民币。
由于冬奥品牌权益方面的规定,场馆内仅支持VISA和现金支付,数字人民币恰好解决了消费者携带银行卡与现金的不便,数字人民币支持扫码付、碰一碰、网购等多种支付方式,高效、安全、优质地实现非接触支付,对冬奥会疫情防控也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
“碳中和”、黑科技、数字普惠…… 这些银行科技看点足
中国银行是北京冬奥会的唯一银行合作伙伴,该行制定了金融服务碳中和计划,对服务北京冬奥会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碳排放进行中和,推动所有冬奥服务办公场所、设施设备、物料实现碳减排和抵消,以实现净零碳排放为目标,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体验到中国银行专业细致、低碳环保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在3个赛区的奥运村、主媒体中心、山地新闻中心、山地转播中心等场馆内设置5个临时网点和4个自助服务区,并在鸟巢、大家庭酒店及闭环管理酒店部署了智能柜台、ATM、自助兑换机等自助设备,同时依托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CALL CENTER等线上渠道,向涉奥机构和人员提供全天候、全渠道、随处可及的金融服务。
“智慧冬奥”方面,该行在搭建支付环境、建设智能网点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成果,222纳米“光疫苗”、外币兑换机、现金智能柜台、移动智能柜台、智能储物柜等多项“黑科技”设施服务于冬奥临时网点,值得银行业参考和借鉴。
多家银行同样积极服务冬奥,为冬奥生态注入更多数字普惠金融力量。
建设银行河北分行打造冬奥服务平台,在“建行生活”APP上线冰雪运动板块,“雪场门票”功能支持在线购买崇礼六大主要雪场雪票,“找滑雪教练”功能支持在线预约多家教练机构滑雪教练,冰雪爱好者足不出户即可规划行程。
华夏银行组建大数据分析与建模团队,自主开发20个专题数据模型,支持冬奥会数字人民币票务支付应用场景。该行启动神盾工程,强化智慧运行与安全管理项目群;启动阿波罗工程,明确新技术应用平台群建设思路,建设安全可控全流程数字人民币示范应用项目。
北京银行成立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改造15家冬奥定点医疗机构收费窗口,实现所有收费窗口全面支持受理银联卡、云闪付二维码;与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开展直联合作,实现对公客户通过北京银行企业网银办理对公钱包业务。
北京农商银行联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举办线上公益健步走活动,活动以“冰雪冬奥 惠农助农”为主题,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冬奥知识、传承奥运理念,采用公益走步数兑换公益金换购优质农产品的方式,实现消费帮扶。
银行业正以冬奥会为契机,积极构建“金融+体育”场景生态圈,不断孵化金融科技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