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要求,持续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能力,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出绍兴银行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简称“绍行服务新市民十五条”)。
一、服务目标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新市民在金融领域的需求,创新推出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提高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住房、消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对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水平。
二、服务对象
新市民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等原因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为更精准地服务好新市民群体,将新市民群体分三类,第一类是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司机、家政人员等新市民重点就业群体;第二类是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新市民重点创业群体;第三类是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重点小微企业群体,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以及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区域。
三、服务措施
(一)强化基础服务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体验
1.优化基础金融服务。在满足反洗钱、反电信诈骗等监管要求前提下,推行简易开户服务,支持跨行代发工资。在营业网点放置征信自助查询机,方便新市民查询信用报告。
2.减免基础金融费用。面向新市民个人,推广越青卡、共富卡、“3U”卡等特色银行卡,提供开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减免优惠,最大限度降低新市民在城市生活期间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
3.助力保障合法权益。对接人社、住建等部门,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落实新市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畅通投诉通道,加强投诉处理,保障新市民金融消费者权益。
4.加强金融知识宣传。通过网点宣传、线上宣传、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就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理性投资、网络安全等内容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提高新市民群体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防骗反诈能力。
5.开展金融服务宣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聚合区域政银资源,与监管、人社局、人才发展集团等部门围绕新市民金融服务联合开展党建联盟活动,推动相关的惠民政策、金融服务在新市民群体的推广,助力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
(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新市民金融服务供给
6.优化资产保值增值服务。推出新市民专属存款产品,利率适度高于同期限其他存款产品,全面满足新市民存款需求;为新市民量身定制专属理财产品,减免投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用,更好实现新市民资产保值增值。
7.优化住房融资服务。坚持“应贷尽贷”,有效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需求,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精简业务手续、执行优惠利率等措施,优先支持新市民住房按揭贷款;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持有、运营租赁住房项目,助其向新市民提供更多保障性房源。
8.优化消费融资服务。利用“金积贷”“金捷贷”等线上产品,实现新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申请小额消费贷款;向新市民群体发放消费贷款专项利率优惠券,合理降低融资成本,满足新市民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购车、装修、旅游、教育、购买家电等大宗消费需求,助力提升新市民生活品质。
9.优化创业融资服务。积极创新产品模式和服务,精准定位新市民创业人群,综合运用创业担保贷等拳头产品,推广越青贷等专项信贷产品,加大对新市民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融担公司合作,有效解决新市民担保难问题,增强新市民创业底气,全方位助力新市民实现创业梦想。
10.优化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精准对接,重点服务作为吸纳新市民就业主力军的小微企业,积极开展首贷户专项活动,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助推新市民稳定就业。
(三)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新市民金融服务触角
11.优化线下网点布局。在新市民群体聚集区域的营业网点开设“新市民服务专窗”,提高新市民获得线下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12.强化“线上网点”建设。持续丰富掌上银行线上服务功能,为新市民提供存贷款、生活缴费、积分权益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实现金融服务的移动化、智能化和场景化。
13.加强上门对接服务。针对新市民工作较为集中的园区、市场和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派驻专属服务专员,逐一提供上门服务。
14.提供便捷政务服务。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孺子牛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银”合作,依托平台推出“警务帮办”“法务帮办”服务,不断推进智能设备接入政务服务工作,打通“金融+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新市民办事服务的便捷性、满意度和获得感。
15.赋能社区便民服务。推出“初心驿站”服务品牌,推动网点与周边社区建立深度对接关系,在新市民工作生活较为集中的社区内建设“初心驿站”,以驿站为载体,开辟新市民服务专区,配备服务专员,全面提升对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