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年的酝酿,国有大行增资方案最终落地。中国银行3月30日首批公告,通过向财政部定向增发的方式,补充165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如何看待此次资本补充的重要意义?如何影响中国银行未来发展?日前,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介绍本次中国银行资本补充的有关情况。“此次定增为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探索出全新路径。”葛海蛟认为,为国有大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既是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之一,更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部署,传递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稳经济促发展的有力信号。“相较于以往的注资安排,本轮注资具有前瞻性、主动性。作为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要一环,接下来中国银行会将本次资本补充的红利,充分引导至关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葛海蛟说。
夯实稳健发展底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在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政策加速落地的风口,中国银行率先行动,拟募资不超过1650亿元夯实资本底盘。“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国有大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能力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葛海蛟表示,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能够有效拉动社融增长,特别是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战略领域注入充沛的金融“活水”。在葛海蛟看来,当下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仍处在增长动能重塑期,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使金融领域不确定性增多,充足的核心一级资本是银行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的“压舱石”。借定增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强化资本实力,有助于保持经营的韧性,这也为股东打下了保障切身利益的基石。时间追溯到2006年,自中国银行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银行以来,在资本补充方面不断创新实践:2010年完成A+H股配股和可转债发行,2014年首家发行境外优先股和境外二级资本债,2019年率先发行永续债,2025年首批开展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增资带来的发展机遇。”葛海蛟表示,股改上市以来,中国银行总资产由5万亿元增长至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11%,相当于再造6个中行。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银行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持续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可得性。从国内看,中国银行资产业务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同频共振,年均资产增速与社融增速保持同步,2024年末贷款余额已达21.6万亿,加大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从国际看,机构网络已覆盖境外64个国家和地区,外汇外贸、跨境并购等业务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担任16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一带一路”沿线授信项目超过1200个,连续14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全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中国银行财务表现、资本回报持续向好,归母股东权益从上市初的3000亿元增长至2.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12%;累计分红超过9000亿元,远超上市以来通过股权工具融资总额。葛海蛟强调,此次国家为国有大行补充资本,向市场传递出了我国金融体系根基稳固、持续进阶的积极信号,以及国家护航金融发展、推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坚定决心,无疑将增强资本市场对金融行业长期向好的预期。
呵护资本市场发展实际上,从去年9月开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财政部接连释放关键信号:将以“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原则,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为六大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中国银行本次的定增预案,正是财政部此前举措的落地实施。这次中国银行定向增发统筹考虑资本市场多重因素和相关方利益,采用了在市场价格基础上溢价的方式,实现多方共赢。葛海蛟表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长期处于“低估值+高股息+稳增长”状态,实行定向增发,不影响资本市场存量资金,统筹平衡了新老股东利益,让中小股东得到充分保护。国家资本溢价入场,凸显了对经济基本面和银行业的长期看好。记者通过Wind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中国银行PB基本保持在0.65倍以上,估值呈现逐步上升趋势。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2023年10月以来在二级市场增持,直接持股比例从64.02%提升至64.13%。本次定增完成后,中央汇金公司对中国银行的控股地位不变。同时,中行的股东结构将更加丰富,公司治理将进一步完善,稳健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0%、14.38%、18.76%,资本实力相对充足,各项指标处于“健康区间”。经过本次补充,中国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带来长期稳定回报。葛海蛟认为,通过本次定增,中国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将会创造更多业务机会和盈利增长点,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形成重要的“护城河”。
全力护航实体经济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本钱”,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抵御外部风险的屏障,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我们会用好此次注资带来的资产扩张空间,形成高效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持续发展计划,以更充足的资本实力、更优化的金融服务、更有效的风险管控,持续提升资金运用效率与金融服务水平,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葛海蛟说。具体而言,一是坚持畅通宏观政策传导,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扩大国内需求,靠前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服务首发经济、冰雪经济,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深化银政合作,主动对接重大工程、“两新”“两重”等项目,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信息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民营企业多层次服务体系,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打造民营企业“出海”首选银行。二是坚持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多层次服务,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中银科创+”品牌影响力。持续加大对降碳、减污、扩绿相关行业支持力度,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助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完善普惠金融“条、块、链”批量拓展,不断提升全流程线上服务水平。优化养老金受托服务,丰富养老理财产品,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积极服务数字经济的同时,大力推广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加快金融服务、流程和产品升级迭代,打造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新模式。三是坚持发挥全球化优势,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机构布局,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力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巩固扩大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传统优势,强化外贸新业态领域产品服务创新,加快提升海外个人金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资产托管业务能力。优化“一点接入、全球响应”机制,持续提升“走出去”客户服务水平,打造外资“引进来”首选银行,助力“投资中国”品牌建设,提升稳外资稳外贸服务质效。四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风险合规底线。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增强资本基础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中国银行将紧跟形势变化,加强前瞻研判,优化管理策略,建设覆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葛海蛟表示,本次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是中国银行夯实根基、布局未来的重要契机。中国银行将以更稳固的资本基础、更稳健的经营管理,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中,不断开创自身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