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同步发布公告,宣布通过定向增发A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募资52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计划不仅创下国有大行股权融资规模纪录,更标志着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千亿资本补充计划落地
根据公告,中国银行拟向财政部募资1650亿元,发行价格较市价溢价约8%;建设银行引入财政部1050亿元战略投资,发行规模创该行历史之最;交通银行获得财政部1124亿元注资,并引入中国烟草及双维投资合计75.8亿元;邮储银行则吸引财政部1176亿元及中国移动、中国船舶集团共124亿元资金。四家银行发行价格均高于基准日前20日均价的80%,且主要认购方承诺长期持股,充分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数据显示,此次定增完成后,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至13.06%、14.97%、11.52%和11.07%,显著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其中,交通银行因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更高监管要求,此次资本补充可缓解其服务实体经济与满足国际监管的双重压力。
政策协同应对多重挑战
此次资本补充源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特别国债计划。5000亿元专项注资旨在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支持国有大行提升资本实力,应对经济转型期的复杂挑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当前银行体系面临息差收窄、房地产风险化解及地方债务重组等压力,提前补充资本既是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也为金融体系安全筑牢防线。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融资将助力该行有序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要求,保持关键指标均衡协调。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进一步强调,资本补充将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五大方向,包括深耕“五篇大文章”、做优上海主场、提升客户基础等,推动高质量发展。
市场信心提振与长期价值释放
财政部作为主要注资方,其战略投资行为传递出国家对金融稳定的坚定支持。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定向增发通过市场化定价与限售期安排,既维护了二级市场稳定,也彰显大股东对银行长期价值的信心。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透露,该行已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将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持续回报投资者。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资本补充与货币政策形成协同效应。中信证券明明指出,财政扩张背景下,央行或通过MLF超额续作、降准等工具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构建“财政发力+货币护航”的政策组合,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性环境。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