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冰雪经济浪潮下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王世矞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5-04-23 10:38:39 商业银行 冰雪经济 数字金融
    王世矞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25-04-23 10:38:39

    核心提示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打开了增长新蓝海。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在冰雪经济产业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既迎来广阔机遇,也面临多重挑战。

    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普及、文旅消费升级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冰雪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打开了增长新蓝海。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在冰雪经济产业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既迎来广阔机遇,也面临多重挑战,能否将“冷资源”转化为“热资产”,取决于银行能否精准把握产业链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并有效管控风险。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升级,冰雪经济或将成为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试验场。

    一、冰雪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冰雪经济国内增长显著,消费潜力加速释放,2024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0.98万亿元,同比增长8%,远超部门传统行业增速,全国滑雪场累计接待客流1.9亿人次,同比增长22.8%,其中南方及境外游客增长显著,境外滑雪爱好者总人次同比增长30.2%。同时,国家明确提出2027年冰雪经济目标1.2万亿元、2030年1.5万亿元,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驱动冰雪经济市场蓬勃发展。

    (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随着冰雪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张,相应资源倾向也随之水涨船高,2024年底,国内冰雪经济相关企业已达1.25万家,钛合金冰刀、全碳纤维滑雪板等轻量化、高性能装备已全面普及。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冰雪经济的一大亮点,5G、VR/AR、AI等技术已深度应用于赛事管理、滑雪装备和场馆运营等方面,并且现有技术已突破自然气候限制,通过气象数据优化造雪效果,实现四季运营。

    (三)可持续发展路径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瑞士等冰雪经济强国已出现因气候变暖导致的雪量减少、滑雪季缩短等挑战。国内冰雪经济的发展趋势则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采取绿色运营和低碳转型策略,发展“四季冰雪”模式,在人工造雪中结合气象数据优化水资源利用,部分通过回收废水、利用太阳能减少碳排放。

    二、冰雪经济中的金融机遇

    (一)产业链融资需求激增

    冰雪经济涵盖场馆建设、装备制造、文旅服务等多个环节,催生大量融资需求。例如,中国银行采用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模式,将3亿元资金精准投向场馆主体建设及其他配套工程,让零下8℃的冰雪王国在咸宁拔地而起。安吉农商银行向云上草原滑雪场发放29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降低285BP,缓解其扩建资金压力。因此,商业银行可通过项目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产品,深度参与冰雪基础设施建设,获取长期收益。

    (二)消费场景升级

    冰雪旅游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信用卡优惠、支付满减等消费金融需求。哈尔滨银行推出“信用卡冰雪主题特惠活动”,覆盖近千家商户,投入超165万元营销费用;乌鲁木齐农商银行则联合白云滑雪场推出“消费满减半价”活动,带动交易金额超2284万元。此类场景化服务不仅提升客户黏性,还通过数据积累优化风险定价模型。

    (三)政策红利与国际化机遇

    国务院《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2027年冰雪经济规模达1.2万亿元的目标,政策导向明确。同时,哈尔滨银行通过支持亚冬会、上海合作组织冰雪示范区等项目,探索跨境支付和国际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商业银行应及时把握时代发展下的政策红利,提升自身品牌综合影响力。

    三、挑战与对策

    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冰雪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样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是融资风险与收益平衡难题,冰雪项目普遍建设周期长且季节性现金流波动大;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竞争激烈,当前冰雪金融产品以项目贷款、消费满减为主,差异化明显不足;三是科技投入与数字化转型压力不小,冰雪消费场景极大依赖移动支付与数字化服务,银行需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针对以上挑战,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应对相应挑战:

    (一)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

    从上游的装备制造到下游的文旅消费,商业银行需要通过金融创新,将产品和服务渗透进冰雪经济的每一寸空间,提供全周期覆盖的金融产品。以“精准化产品设计+数字化场景融合+跨领域协同”为核心,既要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的融资需求,也要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二)深化“金融+文旅”场景融合

    商业银行需要将金融服务嵌入冰雪体验,以此增强客户互动性与品牌认同感。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覆盖支付场景,在滑雪场、冰雪小镇、周边商户等场景推广移动支付,并联合文旅平台推出消费满减、积分抵扣等优惠活动,或者与滑雪协会、旅游平台合作发行冰雪主题信用卡,提供相关优惠。

    (三)政策协同深化

    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进行政策红利转化,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对冰雪产业的贴息政策,推出“贴息专项贷”,例如某地政府对滑雪场升级补贴相应利息,银行可设计“政府贴息+银行让利”的组合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在冰雪经济集聚区(如东北、京津冀),联合多地政府建立“冰雪金融联盟”,统一授信标准与风险补偿机制,避免重复授信与区域恶性竞争。

    (四)强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探索冰雪经济潜力的同时,也需要监测风险。一是建立动态授信模型,基于冰雪产业收入季节性波动(如冬季旺季、夏季淡季),设计灵活的信贷额度调整机制,允许企业按季度或月份调整还款计划。二是进行气候与环境风险防控,建立冰雪经济专属风险评估模型,模拟极端天气(如暖冬、雪灾)对雪场运营、游客流量的影响,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气候风险保险”,覆盖雪场因气温升高导致的雪量不足、雪质下降等风险。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