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基于全栈信创下的双中心双活智能账单系统
案例简介
按照人行普惠金融相关政策以及银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相关工作要求,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服务地方客户,推进信创产品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度,聚焦后疫情时代客户个性化、多元化账单需求,全面提升服务品质,我行建设了新一代智能账单系统,通过项目建设一是实现账单的全渠道接入能力,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企直连等多种渠道的账单服务接入,全面覆盖我行所有对客业务渠道。二是实现账单的全场景交易覆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全行1774个待客交易场景,抽象出8类业务账单,覆盖了全行个人客户、对公客户的所有账单业务场景。三是实现全栈信创技术的应用,基于全栈信创软硬件技术打造,保障信息安全,满足监管要求。
创新技术/模式应用
一、全栈信创下双中心双活部署
本系统基于全栈信创软硬件产品建设,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国产服务器构成信创云平台资源池部署应用程序,采用国产分布式存储作为应用虚拟机集中存储平台,采用国产交换机进行网络接入;在基础软件方面,采用了zStack(上海云轴)产品作为信创云平台,操作系统采用了银河麒麟V10,中间件采用了TongWeb、TongGtp,数据库采用了OceanBase;
本系统采用对等双活设计模式,在生产中心及同城灾备中心同时部署应用集群,通过基于智能DNS域名解析调度的全局负载均衡技术将流量引入至两个数据中心,数据库采用双中心五副本分布式部署架构,实现同城两中心双活运行,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应用及数据库可实现秒级故障探测与跨中心引流,单一数据中心整体故障时,业务不会中断。
本系统是我行第一个实现同城双中心双活运行的全栈信创信息系统,通过本次项目建设,我行实现了信息系统从支持同城灾难恢复模式向同城双活模式的转变,切换时业务影响从“小时级”转变为“分钟级”(RTO<1分钟),数据损失从“分钟级”转变为“零丢失”(RPO=0),为我行未来关键业务系统双活演进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我行数据中心灾备技术架构演进的里程碑案例。
二、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
系统基于我行星环大数据平台及ODS数据底座,通过主/被动采集引擎、智能分析引擎,实现了客户交易数据的全时段采集分析。
三、国密应用保安全
在账单安全方面,系统通过引入电子签章技术,实现电子账单的防伪、防篡改等基础安全要求;通过线上账单核验,全面提升电子账单的安全性。在通信安全层面,引入了IP白名单验证、端到端国密加密等技术,提升账单数据在网络传输层面的安全性。
四、采用分布式微服务部署
系统采用分布式微服务应用部署架构,支持快速横向扩展,全面提升了处理效率;单节点服务TPS在300以上,全系统TPS达到1000以上、系统支持最大并发用户数100以上、平均交易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
项目效果评估
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了业务管理能力的四个统一和待客服务能力的四个提升。在业务管理方面:一是建设了全行级的统一账单平台。通过建设全行级账单平台,实现账单业务统一处理、管控、运营。涵盖账单数据、账单模板、账单生成、查询、调阅、打印等账单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二是实现了全行账单数据的统一管理。通过对采集的全行客户交易流水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加工,按照定义模板统一生成账单,实现账单数据的集中保存和全面共享。三是统一了账单模板。从全行视角对账单模版进行统一建模,实现参数化、配置化的账单交付方法,大大降低业务账单的交付工期。四是统一自助设备管理。实现了对全行所有自助回单设备的统一管理,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预警设备故障情况,支持远程设备服务管控,支持差异化的广告投放,支持远程按设备做版本发布、版本升级的可控能力更强。在待客服务方面:一是提升了账单的渠道接入能力。客户可以通过营业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全行所有待客渠道,按需7*24小时获取账单服务。二是提升了账单的场景覆盖能力。实现了账单服务从单一面向对公客户到面向全行所有客户的服务转变,覆盖了渠道存款、代理缴税等全部交易场景。三是提升了账单的智慧服务能力。通过智慧月度账单和月度账单主动推送服务,提升了账单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性,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提升了客户体验。四是提升了账单的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引入电子签章技术,降低账单防伪、防篡改风险,同时客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在线核验账单真伪,全面提升电子账单的安全性。
经统计,自项目上线至2024年4月末,全行客户账单打印、下载数量超过1500万笔,通过全渠道的账单服务能力建设,其中57%的客户通过互联网电子渠道获取账单,对外提升客户效率的同时,每年节约设备维护及纸质回单耗材费用约350万。
项目牵头人
马颖涛 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助理
项目团队成员
周岩、王丹、李海波、魏宗榘、张岚、夏毅、陈明福、程振宁、翁羽、马旭、梁莹、任家乐、孙亚萍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